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72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方式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近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PCI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62例以及观察组(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进护理方案,对比分析改进护理方式对冠心病PCI患者置入支架时心理应激反应、不良情绪及近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行冠心病PCI患者临床护理方式,能有效减轻患者支架植入时心理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2.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与Ⅰ型胶原支架体外复合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体外人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0.125%Ⅰ型胶原酶体外分离人ADSCs,按每只培养瓶1×104个细胞/ml接种,80%融合时进行传代,培养至第3代,将其与Ⅰ型胶原支架体外复合培养(5×105个/cm2胶原支架),细胞计数法检测黏附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将ADSCs用DⅡ荧光标记并与胶原支架黏附,检测黏附率并与转染前进行比较,检测DII标记后对ADSCs的黏附能力是否有影响.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得到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能够很好地黏附,在支架上增殖生长状态良好,DⅡ标记前后黏附率分别为(91.9±2.3)%和(90.5±2.0)%,两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与Ⅰ型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Ⅰ型胶原支架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体外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为bFGF缓释微球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并行多向诱导分化鉴定.配制含有0、1、2、3、4、5 mg/ml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的脂肪干细胞培养液及成脂分化诱导液.将脂肪干细胞接种至96孔板,第2天更换含不同浓度hFGF缓释微球的培养液和成脂诱导液,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和油红O定量检测法定期检测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情况.所得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FGF聚乳酸缓释微球有明显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作用.增殖实验和成脂诱导实验合适的作用浓度分别为3 mg/ml和4 mg/ml.结论 bFGF聚乳酸纳米缓释微球体外可以明显促进脂肪下细胞的增殖和成脂分化,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细胞因子缓释系统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4.
尿道下裂是临床常见的男性外生殖器先天性畸形,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尤其是尿瘘增加了患者和医师烦恼,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尽量利用阴茎附近或局部血运良好的组织修复尿道,但如果尿瘘反复发生,致阴茎术区大量瘢痕增生,使阴茎畸形加重,给再次手术修复带来较大困难[1].自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们采用游离断层皮片移植,分期修复尿道下裂,重建尿道组织,减少了尿瘘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黄芪及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观察硝酸甘油联合黄芪及参麦注射液治疗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结果:联合用药后治愈25例(83.3%),显效4例(13.3%),无效1例,有效率96.7%。结论:我们应用硝酸甘油联合黄芪及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6.
高危角膜移植术前HLA配型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评价高危角膜移植术前供者与受者进行HLA配型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将角膜新生血管≥ 2个象限或结膜上皮化的角膜、药物治疗无效的全角膜溃疡列为高危角膜 44例 (4 4眼 )。一步单抗法检测Ⅰ类抗原 ,DNA法检测HLA -Ⅱ类抗原。根据HLA位点的相配数分为 4组 :HLA的 2错配、 3错配、 4错配、 5错配 ,又将 2错配和 3错配归入低错配组 ,将 4错配和 5错配归入高错配组。结果 :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 79 5 % (3 5 / 44 ) ,2错配组为 9 1% (4 / 44 ) ,3错配组为 11 3 % (5 / 44 ) ,4错配组 2 7 3 % (12 /44 ) ,5错配为 3 1 8% (14 / 44 ) ;高错配的排斥反应率高达 5 9 1% (2 6/ 44 ) ,低错配的排斥反应率则为 2 0 4% (9/ 44 )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44 <0 0 5 ,高错配组的排斥反应率高于低错配组。结论 :对高危角膜患者 ,HLA高错配组的排斥反应率高于低错配组 ,术前进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配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周杰  高建华  张雷 《中国针灸》2003,23(1):28-36
笔者自1999年起,采用本法治疗实证牙痛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5小时,最长7天。临床表现为牙痛剧烈,牙龈红肿,可兼有口渴、口臭、便秘、烦躁不安等症。  相似文献   
118.
我科1980年~1990年共进行隆鼻整复术678例。男92例,女586例。其中单纯鞍鼻635例,外伤性鞍鼻23例,感染致鞍鼻20例。采用固体硅胶隆鼻615例;自体骨或软骨隆鼻42例;液态硅胶鼻21例。  相似文献   
119.
FasMcab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asMcab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力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病理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法,3H-TDR核苷掺入法,观察了FasMcab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asMcab作用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类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①低浓度FasMcab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力具有促进作用;②FasMcab在4μg/ml的浓度下可迅速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但在相同条件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不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FasMcab诱导的凋亡存在抗性.深入研究抗性产生的原因将有助于揭示病理性瘢痕增生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0.
肿胀麻醉下外超声与非超声吸脂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比较肿胀麻醉法下的外超声吸脂与单纯负压吸脂术的差别,以探讨外超声吸脂术的优点,方法:将10-例吸脂者的腹部均分为左右两侧,在肿胀麻醉下一侧行外超声吸脂,另一侧行单纯负压吸脂,比较吸脂效果并分析吸出物,结果:临床吸脂患者中,外超声作用侧所吸出的上层脂肪占总吸出量的百分比大于非超声吸脂侧(P<0.001),吸出物中外超声吸脂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非超声吸脂侧(P<0.001),三酰甘油浓度高于非超声吸脂侧(P<0.001),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的比值低于非超声侧(P<0.001),提示外超声吸脂明显较非超声吸脂术脂肪乳化好,出血亦少,且操作省力,术后并发症轻,皮肤收缩效果好,结论:外超声吸脂术是一种去除局部堆积脂肪的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