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从颜色科学的角度探讨清以前舌色发展规律。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收集清末以前古医籍中诊舌色的内容。结果:清以前,古代医家认识舌色的过程,是从色调开始区分不同颜色的舌色种类,然后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才逐渐开始观察舌色的饱和度(即鲜艳程度),以及明度的差异。结论:采用现代颜色科学的理论和色度学方法,尝试对舌色的不同分类描述进行定量研究,将促进中医舌色分类的客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2.
作者对43例骨髓增生综合征的病人(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2例、骨髓纤维化12例、ph~1阳性慢粒8例、ph~1阴性慢粒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5例及慢性原单核细胞白血病3例)进行了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诊断根据一些检查,如外周血象、骨髓穿刺、Jams-hidi 针组织活检、染色体分析、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分析。病人血小板数均正常或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采用 EEL 聚集仪。致聚剂及其终浓度为:胶原0.5μg/ml、肾上腺素3×10~(-4)M、ADP10~(-5)M、2×10~(-6)M、4×10~(-7)M,瑞斯托霉素1.5mg/ml、花生四烯酸1mM。以最大光密度的改变(%)表示结  相似文献   
63.
赤子爱胜蚓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亲和层析纯化和生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慈菇蛋白酶抑制剂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方法从蚯蚓丙酮粉抽提液中得到较高纯度和活性的蚯蚓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制剂。经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FPLC)分析,内含9个纤溶活性峰。对其中第九峰进行电泳测定,为单一条带,分子量为27000,还测定了其氨基酸组成,糖含量及酶的底物特异性。  相似文献   
64.
本文综述高凝状态的病因、发病率、临床表现及其实验室筛选检查,评价其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并详述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5.
本文报道头孢唑肟(ceftizoxime)治疗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16yr)恶性血液病并发重症感染。剂量为4-6g/d,iv,总剂量平均为41±16g,结果显效38%,有效25%;总有效率62%,头孢唑肟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感染无效。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高于1.0×10~9/L的有效率高。本药副作用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谐抗生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从经络切诊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背俞穴反应点分布规律.方法:纳入T2DM住院患者82例,收集切诊当日的随机血糖、背俞穴阳性反应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住院患者的高频背俞穴阳性反应点分别为胃俞(32.9%)、肝俞(29.3%)、肾俞(26.8%)、胰俞(19.5%)、三焦俞(18.3...  相似文献   
67.
运用比浊法测定正常人和血栓性疾病患者(包括: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血小板聚集性。依据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原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血小板高聚集性测定中的致聚剂浓度、指标、血浆中血小板数量和判别方式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致聚剂的低浓度较高浓度敏感,实验中选出了较优的四项指标、血浆中血小板的合适数量范围和有较高判别能力的多指标判别方式,借以提高比浊法的敏感性,有利于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69.
采用我校研制的全血血小板聚集仪,以电阻法检测正常人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全血中血小板聚集功能。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与聚集电阻值的关系用指数曲线拟合。用曲线回归方程式推算不同血小板数值的正常电阻值,可正确、简便地判断血小板计数不一或血小板减少受检者的全血中血小板聚集功能,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清末前诊舌色的含义及其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末以前诊舌色的含义及其概念的演变。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收集清末以前古医籍中诊舌色的内容。结果:清以前,诊舌色的内容包括舌质颜色和舌苔颜色。清代中晚期提出了舌质和舌苔的概念,从而使诊舌质颜色与舌苔颜色被区分开来。结论:舌质与舌苔的区分,促进了舌诊理论与舌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