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肿瘤学   16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经常规病理检查切除淋巴结内无癌转移的350例早期癌症病人(肺癌94例、乳腺癌112例、食管癌115例及外阴癌29例)3 715枚淋巴结,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重新检查、单克隆抗细胞膜(EMA)、抗细胞角蛋白(AEI/AE3)、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免疫染色,查出部分淋巴结内存在微小癌灶或/及单个癌细胞.肺癌病人阴性率为56.4%(53/94 ),淋巴结为16.6%(123/739);乳腺癌病人阳性率为27.7%(31/112),淋巴结为2.72%(50/1840);食管癌病人阳性率为22,6%(26/115),淋巴结为7.0%;处阴癌病人阳性率为10.3%,淋巴结为1.4%.所有癌症病人总阴性率为32.3%,淋巴结为5.5%.肺鳞癌病人阳性率(58.0%)大大高于食管鳞癌(22.5%)与外阴鳞癌(10.3%)(P<0.05);肺腺癌病例阳性率(53%)也明显高于乳腺腺癌(P<0.05).随访材料显示局部淋巴结内存在隐匿性很小癌灶的病例预后较差(P<0.05).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可大大提高淋巴结内微小癌灶的检出率.淋巴结内隐匿性微小癌灶可能是恶性肿瘤广泛扩散的第一步.若能在外科手术时尽可能清除这类淋巴结,或许可以防止癌广泛转移、播放.从而能更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2.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病变系铜代谢障碍引起大脑多处变性、肝硬化和肾损害,表现为进行性肢体震颤、肌张力高、构音障碍和智能减退等。国内外已有不少临床和病理研究报告,但新疆地区尚未有过此病的临床病理材料。最近,我们对一例此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及死后病理检查。患者系17岁男性中学生,生前以手拿东西不稳及步态慌张易摔倒并多次骨折,讲话不清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了解新疆汉族维吾尔族(维)族鼻咽癌(NPC)发病因素的差别。方法:用PCR与免疫组化技术对73例NPC组织(汉族41例,维族32例)分别进行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EB病毒核抗原(EBNA2)、潜伏膜蛋白(LMP-1)检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50例人PHC及其癌旁肝组织用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法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果 癌与癌旁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LI)有显著差异,癌的PCNALI平均为331±310,而癌旁为38±53,正常对照肝组织均阴性。癌组织分化越差,PCNALI越高,除Ⅲ与Ⅳ级外,PCNALI在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高表达PCNALI组(≥33%)在肝癌大小、组织学分级、肝硬化中的表达与低表达PCNALI组(<33%)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结论 PCNALI是反映组织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对PH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6.
p53蛋白基因属肿瘤抑制基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许多肿瘤均存在P53基因的异常变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可准确地反应细胞的增殖状况;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S-100 DC)在抗肿瘤细胞免疫活动中极为活跃,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某些环节;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人体多种组织乳头状肿瘤发病密切相关,为了探索喉癌及喉、鼻部良性乳头状肿瘤病变中癌基因及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以及在此类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本文对喉鳞癌(LSC)、喉乳头状瘤(LP)、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  相似文献   
37.
用伴刀豆凝集素(ConA)-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定位技术观察乌拉坦经胎盘对胚胎鼠及新生鼠肝细胞ConA受体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13~15 d胚胎肝细胞ConA受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核膜;17~19 d胚胎肝细胞胞膜ConA受体增多,核膜受体消失,胞浆出现ConA受体;3~14 d新生鼠ConA受体主要分布于胞浆,胞膜和核膜的ConA受体基本消失。(2)用乌拉坦后可减慢胞膜上ConA受体的消失,延迟胞浆ConA受体的出现,尤其对11~15 d胚胎作用最为明显。提示正常胚胎肝细胞ConA受体分布随肝细胞成熟呈规律性变化;乌拉坦可能在分子水平干扰了胚胎肝细胞的正常发育与分化。  相似文献   
38.
食管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春芳  陈朝伦 《癌症》2000,19(2):131-133,190
目的:检测食管癌及周围非癌食管粘膜活性、了解食管癌发生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TRAP法对33例食管及18例癌周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食管癌组织28例(84.8%)表达阳性,癌周组织2例(11.1%)表达阳性。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的性别,民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似乎无关。结论:端粒酶活化与食管癌发生有关,并可为食管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线索  相似文献   
39.
肺内腺软骨瘤比较少见,现将我院1979年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36岁,住院号241079,1979年9月21日入院。左胸背疼痛及不适感二年余,劳累后感到胸闷、憋气。入院前一周在外院胸透、拍胸片发现左肺下叶有异常阴影,疑为“肺癌”。检查:无阳性体征。化验:血、尿及肝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X线检查:后前位胸片于左下第四前肋间内带(与心影重叠)可见一3×2.5cm的椭圆形影,密度较均匀,边缘光滑(图1)。断层以7~8cm深度为清晰,瘤边缘显示分叶征象,并有少许小毛刺,其周围肺纹粗乱,肺门正常。  相似文献   
40.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因右下肢间歇性疼痛两年,加重二周,于1997年10月18日入我院诊治。专科检查:右大腿下端较健侧增粗,活动及深压时有触痛感。X线检查示右股骨中远端轻度弯曲变形,骨干膨胀增粗,轮廓不清,髓腔内可见多发囊状密度减低区及网状骨嵴,病变范围长约15厘米,无明显骨膜反应。提示:右股骨远端良性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9×109/L,红细胞5.0×1012/L,血红蛋白149g/L,淋巴细胞0.22,单核细胞0.1,中性白细胞0.77。于10月23日行外科手术,手术见股骨下端骨干膨胀增粗,于髓腔内刮出少量暗红、灰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