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微循环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进一步明确葛根素改善微循环作用是否与封闭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 1(CD11a/CD18)结合位点有关。方法 :12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葛根素治疗前后取外周血分离多形核粒细胞 (PMN)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表达阳性百分率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PNM超微结构变化 ,并与 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CD11a、CD18免疫阳性细胞数 ,抑制PMN代谢。结论 :葛根素具有封闭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结合位点 ,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抑制PMNs活性 ,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面肌痉挛的病因和病理,评估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对240例病人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杆菌毒素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对比,并随机抽取68例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A型肉毒杆菌毒素有效率96%,半年复发率为80%。肌电图显示患乾面神经潜伏时延长,眼轮匝肌、口轮匝肌肌电图诱发运动电位振幅下降。提示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脉血康治疗急性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 2组。脉血康组 ,男性 14例 ,女性 16例 ,年龄 ( 51±s11)a ,用脉血康胶囊 750mg ,po ,tid ,4wk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 30例 ,男性 13例 ,女性 17例 ,年龄 ( 53± 10 )a ,不服用脉血康胶囊。 2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 (甘露醇、脑活素、维生素等 )。结果 :脉血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 ,对照组为 60 % ,2组疗效组间比较经Ridit分析 ,P <0 .0 5。脉血康组并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脉血康胶囊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脑出血药物。  相似文献   
54.
面偏侧萎缩症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偏侧萎缩症 (FacialHemiatrophy ,FH)是一种少见原因不明的面部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 ,临床报道较少 ,现将本科收治的 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46岁 ,因反复右侧面部酸胀感伴进行性萎缩 8年入院。 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针刺样阵发性疼痛 ,继而面部发麻、发木、蚁走感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 ,多在 10分钟左右 ,每次发作与体位、头颈部关系不明确 ,自觉右侧面部松弛萎缩 ,进行性加重。曾到多处诊治 ,效果不佳。既往6~ 10岁间曾出现腿乏力 ,间歇性跛行。否认外伤手术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及家族…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性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2h再灌注2、4、12、24、48、96h组,原位杂交和兔疫组化法检测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缺血区微血管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性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局部脑组织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微动脉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粘附性均明显增高。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增高,介导了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增强,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6.
饮酒与老年性痴呆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饮酒和老年性痴呆的关系。方法对重庆市2632名≥60岁老年人进行2年前瞻性队列研究,受试者分为不饮酒,轻中度饮酒,重度饮酒,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本(DSM—Ⅲ—R)进行痴呆诊断,随访时间内记录痴呆发生的例数,采用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饮酒和痴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血压、吸烟、中风史、MMSE评分等危险因素后,与不饮酒者相比,轻中度饮酒使痴呆的危险度降低(RR=0.52,95%CI=0.32-0.85),与不饮酒者相比,轻中度饮酒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对危险度为0.63(RR=0.63,95%CI=0.55—0.72),其他类型痴呆为0.45(RR=0.45,95%CI=0.12-1.69),血管性痴呆为0.31(RR=0.31,95%CI=0.19-0.51)。与不饮啤酒者相比,轻中度饮啤酒者患痴呆的危险度增高(RR=2.47,95%CI=1.23—4.96);与不饮葡萄酒者相比,轻中度饮葡萄酒者患痴呆的危险度降低(RR=0.68,95%CI=0.50—0.92)。结论轻中度饮酒与痴呆的危险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7.
<正> 内皮素(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肽类物质。近年来,内皮素活性变化在高血压、心肌梗塞等血管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与意义受到重视。而E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专题研究尚少。本文测定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脑脊液ET含量变化,初步探讨脑梗塞发生、发展的病生机制,对加强脑梗塞的病生机制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8.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对象为本院1999年5月至2001年12月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为突发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并持续〉24h,颅脑CT或MRI显示急性缺血性病灶。纳入标准:48h内发生的缺血性卒中;年龄〉55岁。排除标准: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如严重的帕金森病);病情严重;严重视、听功能障碍;严重失语;严重脑外伤及有神经外科手术史;卒中前有认知功能损害。共入组401例,其中128例(31.9%)为卒中后认知损害(损害组),273例(68.1%)认知功能正常(正常组)。  相似文献   
59.
对双后肢遭受高速枪弹伤后早期狗血浆、脑脊髓液(CSF)及脑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血管紧张素Ⅰ(AⅠ)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等肽类物质进行动态监测。发现:(1)血浆VIP、AⅠ和AⅡ含量伤后30min开始升高,至伤后4h仍持续显著升高,其伤后最高值分别为伤前值的2.9、11.5及4.9倍;(2)CSF中VIP含量在伤后4 h显著升高,但AⅠ和AⅡ有一过性降低;(3)脑匀浆VIP和AⅡ的含量与它们在CSF中的变化基本一致。上述研究结果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