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6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659篇
内科学   274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1071篇
预防医学   449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385篇
  5篇
中国医学   382篇
肿瘤学   15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81.
目的探讨人工腹水在提高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安全性与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的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膈面及脏面HCC患者139例(158个结节)指定为A组,均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前实施人工腹水。将2007年3月—2010年5月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108例膈面及脏面HCC患者(121个结节)指定为B组,治疗前未实施人工腹水。比较2组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结果 A组与B组膈面、脏面HCC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组内膈面与脏面HCC患者的一次性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 2%vs. 94. 3%,76. 1%vs. 72. 2%,P 0. 05)。2组组间膈面、脏面HCC患者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 2%vs. 76. 1%,94. 3%vs. 72. 2%,P 0. 01)。A组中膈面HCC患者反应性胸水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中膈面HCC患者(P 0. 01)。2组脏面HCC患者肠穿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A组发生腹腔活动性出血3例,B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本研究中交通性胸水的发生率较高,达20. 5%(17/83),但均未引起术中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人工腹水能明显提高微波消融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反应性胸水、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对HCC治疗的一次性完全消融率。但人工腹水术引起交通性胸水以及增加腹腔活动性出血的倾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82.
陈晓  王曙红  杨丽君  王国妃 《护理研究》2015,(10):1157-1159
综述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疼痛特点以及家长参与患儿术后疼痛护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提出家长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5例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多罹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伴发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改变、智能障碍及情绪症状。结论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以罹患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精神障碍表现形式多样化,临床上应根据症状尽快明确诊断并予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12月83例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膝关节镜手术配合,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手术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更有利于膝关节镜手术的开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5.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和心电学特征的异同。方法对1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及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心肌酶谱与心电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区别为:①常见于青壮年,发病前或发病时常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且常伴发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阿-斯综合征发生率较高,而胸痛发生率低,相对较轻甚至无胸痛。②心肌酶谱升高相对不显著(一般呈轻~中度升高),尤其是CK—MB甚至可在正常范围,心肌酶峰不显著,CK峰值、CK-MB峰值及CK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CK—MB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均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均〈0.01)。③心电图损伤性改变显著,病理性Q波常呈-过性可逆性改变,多数呈QS或QR型,经适当治疗一般2-3天内消失;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多数呈qR型,且病理性Q波逐渐增深、加宽、范围扩大或出现等电位性Q波。④ST段抬高和无对应性ST段压低。⑤病理性Q波与ST段抬高发生的导联“不吻合”,且不能用某支冠状动脉阻塞来解释心电图改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据临床、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等特征,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探讨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在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3例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根据电极导线置入时是否保留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分为非保留组(n=50),保留组(n=53),每组又根据置入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和双腔起搏器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导线放置失败率、手术并发症并随访切口及囊袋情况、起搏器工作状态等。结果保留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电极导线放置失败率明显少于非保留组(68.8±18.3minvs77.5±18.9min;4.36±1.34minvs5.57±1.62min;0%vs7.9%,P均<0.05~0.01),亚组分析显示不论单腔、双腔起搏器置入,保留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明显短于非保留组(P均<0.01)。保留组与非保留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需处理的囊袋血肿,2组术后随访5个月~4.3年,未见其他并发症,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结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时,保留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能缩短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减少电极导线置放失败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7.
应用α-2b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三联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并与α-2b干扰素、病毒唑二联治疗30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做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三联治疗组患者ALT持续复常率显著高于二联组(P<0.01),三联组HCVRNA持续转阴率显著高于二联组(P<0.05),三联治疗期间,血色素下降、厌食、体重减轻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二联组;三联治疗能提高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88.
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阶段病毒复制程度应减低或停止,近年研究显示此阶段病毒仍有复制.我们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151例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特点,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革兰阴性菌肺部感染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1 616例COPD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统计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1 616例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共检出革兰阴性菌1 288株,检出率为79.7%;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占34.4%、18.1%、12.1%;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结论 COPD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占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前3位;COPD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耐药比较严重,临床应加强耐药菌群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COPD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0.
小动物磁共振成像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7.0T小动物磁共振研究中,注射麻醉与呼吸麻醉对实验动物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只200 g左右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只,其中,A组为注射麻醉组,B组为呼吸麻醉组.麻醉药物为异氟烷,预麻醉中麻醉剂量为0.5%,氧气为2 lps,当动物深度麻醉后(双眼闭合,摇晃麻醉盒无反应时),倒计时2 min,然后取出实验动物在检查床上进行固定,持续进行0.2%麻醉.固定所有动物时,均用医用纸胶带粘牢大鼠颈部,使大鼠头颅尽量与大鼠表面线圈接触,检查过程中所有动物均采用实时呼吸监控,进行常规头颅T1、T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成像.结果 A组实验动物在扫描过程中死亡4只,因呼吸逐渐上升,PWI检查前进行二次麻醉8只,B组实验动物均正常完成所有检查.B组实验动物较A组苏醒快;与A组比较,B组功能成像图像质量明显较好.结论 实验中,小动物的状态可直接影响实验进程及实验结果的质量,而稳定、安全的麻醉是控制实验动物状态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中,呼吸麻醉可更好地控制大鼠的呼吸,并可保证动物的安全,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