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2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84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689篇
内科学   281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67篇
外科学   262篇
综合类   1121篇
预防医学   540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421篇
  6篇
中国医学   401篇
肿瘤学   17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纵向研究出生体重状态与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一年级小学生体重状态的影响,为生命早期的预防和干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针对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收集其当年学校常规体检信息,并回顾性收集其出生和产后随访信息,选取12月龄体格检查信息完整的4 434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婴儿期生长速度与小学一年级时体质量指数(BMI)值及其Z评分的关系,同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出生体重状态和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小学一年级时超重和肥胖患病的影响并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纳入研究的小学生婴儿期生长速度与小学一年级BMI值及其Z评分均存在线性关系[β值(β值95%CI)=0.30(0.24~0.35),0.12(0.10~0.15),P值均 < 0.01]。小于、适于和大于胎龄儿人群中均出现婴儿期追赶生长的个体。出生体重状态为大于胎龄儿和婴儿期出现追赶生长是儿童小学一年级超重和肥胖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R=1.31~1.55,P值均 < 0.05)。分层分析显示,追赶生长会增加适于胎龄儿小学一年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风险[RR值(RR值95%CI)=1.74(1.42~2.14),1.87(1.56~2.26)],且会增加大于和小于胎龄儿小学一年级肥胖的患病风险[RR值(RR值95%CI)=3.74(1.04~13.49),3.24(1.62~6.46)](P值均 < 0.05)。在发生婴儿期追赶生长的人群中,出生体重状态为大于胎龄会增加儿童一年级时肥胖患病的风险(RR=2.60,95%CI=1.35~5.02,P < 0.01),但不增加超重的患病风险(P=0.13)。  结论  出生体重状态与婴儿期生长速度模式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超重和肥胖患病都具有影响,建议关注大于和适于胎龄儿的生命早期生长发育并扩大婴儿期追赶生长的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调查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状况及其对学龄初期超重肥胖的影响,为儿童肥胖的早期预防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以8 744名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9月1日入学,且于2019年10月8日至2020年1月17日进行了常规体检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务人员按标准的方法和仪器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以BMI界定超重肥胖,并回溯收集其出生记录与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婴幼儿期喂养记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对学龄初期超重肥胖的影响,并进一步根据出生后1,4,6月龄内是否纯母乳喂养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上海市闵行区一年级学生中,超重肥胖率为32.5%(2 843名);出生后1,2,4,6月龄内的婴儿维生素D补充率分别为20.2%,49.7%,66.3%,72.7%,有83.2%的婴幼儿在出生后3年内补充了维生素D。出生后1月龄内补充过维生素D的婴幼儿,学龄初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OR=0.82, 95%CI=0.68~0.9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此保护作用在1,4,6月龄内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尤其明显[OR(95%CI)=0.76(0.61~0.97),0.76(0.59~0.99),0.69(0.49~0.98),P值均 < 0.05]。  结论  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率有待提高,婴幼儿期维生素D补充尤其对纯母乳喂养儿有降低学龄初期超重肥胖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湿疹2号方治疗亚急性期湿热蕴肤证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防风通圣颗粒联合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湿疹2号方联合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瘙痒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评分、实验室指标[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5%,观察组有效率为94.1%,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瘙痒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及EAS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OS、IgE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2号方治疗亚急性湿热蕴肤型湿疹,可改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44.
通过建立健全医院层面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医疗器械供应链预警机制,进行医院内外部动态管理,以信息化提高供应链可视性,可实现医疗器械供应链弹性管理。该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确保供应链稳定性和可恢复性,进而提升医院应急防控能力,最终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中心心身健康量表(CPSHS)和SCL90在筛选正常人群心理障碍方面的品质和适用性。方法:采用CPSHS和SCL-90同时测试457例学生。结果:CPSHS与SCL-90的筛查结果虽在判别阴、阳病例的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者的阳性率(13.6%,10.9%),经Mcnemar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致性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Kappa=0.451)。各量表筛查阳性病例中,CPSHS躯体体化因子的贡献率明显高于SCL-90(88.75,24.0%)。CPSHS与SCL-90的总分以及所有各因子均存在密切相关(r=0.139-0.707,P均<0.01)。结论CPSHS既与CL-90有较好的平行效度,同时躯体症状因子和测试项目的增多更符合中国国情,对无效或不合作测试也能进行较好判别。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正常人群心身问题的筛查工具。与SCL-90相比,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IL-18刺激下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Anniexin V联合PI染色定量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了12例活动期和26例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PBL在IL-18刺激培养后凋亡发生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以及疾病活动性与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在IL-18刺激培养作用下,活动期LN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而非活动期则无明显区别(P>0.05),疾病活动性与体外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P<0.01)。bcl-2表达活动期显著性升高(P<0.05),非活动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Fas表达活动期显著升高(P<0.001),非活动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IL-18可引起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增高,表明IL-18在体内凋亡或凋亡相关性免疫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病程长,常有缓解与复发,且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如偏瘫、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痛性痉挛、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部分病人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乃至残废。一些外界因素往往使病情恶化或促进MS复发,这些因素包括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外伤、外科手术和麻醉以及环境过热等。所以MS的治疗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基于关键指标监测的急诊预检分诊双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9年1~6月对急诊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活动与监管双闭环管理,包括动态评估、规范处理、实时监控、持续改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关键指标监测.结果 2个时间段分别收集4 550例、4 670例患者资料.实施双闭环管理后,初次分诊准确率、目标响应时间达标率及急诊分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候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P<0.05,P<0.01);双闭环管理后分诊信息采集完整、二次分诊落实、二次分诊准确度3项关键指标落实率逐步提升.结论 双闭环管理联合关键指标监测,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与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急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疫情防控常态下住院患者院内转运的全程链式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768例院内转运患者,实施疫情防控常态下的院内转运全程链式管理,包括健全管理制度,实施全员培训,做好转运准备及加强转运中各部门协调沟通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转运,转运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65%,转运时间较常规转运方式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下患者院内分级转运实施全程链式管理,可保障患者转运安全,提高转运效率.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随着抗癌药物的不断涌现,肿瘤化疗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多数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和细胞,导致病人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病人主观上感觉很痛苦的就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同时,消化道反应还影响病人的食物摄入和全身营养补充。因此,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病人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