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期为本病症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减少误诊情况。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等心脏外的症状,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与心电图的动态观察,才可进行确诊。结论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与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正确诊断率和成功救治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4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通心络胶囊,2粒/次,3次/d,4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及扩血管药物。于服药前3 d及服药4周后查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襞微循环与治疗前相比,除管袢交叉、管袢畸形及平均管袢数3项指标改善不明显外,余多项指标均有改善或明显改善(P〈0.05),其中以血流流态、红细胞聚集、管袢渗出及出血等项改善尤为明显(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有确切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妇科收治入院并同意采取采用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病理结果与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后与术前阴道镜病理结果诊断相符者169例(84.4%),不符合者31例(15.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p〈0.05)。术后有11例(5.5%)局部少量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3d,7例(占3.5%)术后出现切口局部感染,抗炎治疗后恢复,2例(1.0%)于术后9~13d由于缝线脱落出现活动性出血。3例患者术后1周后出现腹痛,B超检查后提示宫腔积液。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不足。因此,宫颈冷刀锥切术能提高宫颈病变诊断准确性,可以避免宫颈病变的诊治不足。 相似文献
64.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探讨其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EH患者(EH组)、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测定其颈动脉IMT及冷加压试验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EH患者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冷加压试验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IMT与冷加压试验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EH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IMT增加及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心室重塑的关系及米诺环素的干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心肌梗死对照组和米诺环素(30mg·kg-1·d-1)治疗组,2组又随机分为1、2和4周亚组;另设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胶原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对照组MMP-2、TGF-β1的mRNA表达在各亚组明显升高(均P<0.05),各亚组MMP-2、TGF-β1蛋白表达也均增高(均P<0.05),非梗死区Ⅰ/Ⅲ胶原比例在2周和4周随之升高(均P<0.05).而米诺环素治疗组MMP-2mRNA和蛋白表达在1、2和4周亚组,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在1、2周亚组,均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Ⅰ/Ⅲ胶原比例在2周和4周亚组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内MMP-2、TGF-β1的表达增高,非梗死区Ⅰ/Ⅲ胶原比例上升,是心室重塑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米诺环素可通过抑制MMP-2、TGF-β1的表达,逆转Ⅰ/Ⅲ胶原比例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性,69岁,因胸骨后剧痛伴大汗、恶心5小时入院。体检:血压20.0/12.0kPa(150/90mmHg)。两肺清晰。心左界稍大,心率72次/分,律齐,A_2>P_2,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无异常。ECG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SGOT 165U,LDH 1414U,LDH_188%。入院后按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症状迅速缓解。3月27日复查ECG示窦率64次/分,呈室早二联律。遂服胺碘达隆(乙胺碘呋酮)0.6g/日,至第8天,总量为4.8g时再查ECG,示窦率51次/分,室早消失,呈间歇性A型预激综合征。减服胺碘达隆0.2/日,次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和心室重塑、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及洛沙坦干预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8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实验室进行。①取180只SD大鼠,随机取8只为假手术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172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②将造模成功的67只大鼠随机分成洛沙坦组[灌胃洛沙坦30mg/(kg&;#183;d),1次/d]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为术后1,7,14,28d4个亚组。③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及Ⅰ/Ⅲ胶原的表达,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变化和心室重塑的过程。
结果:7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蛋白表达:模型组除术后1d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与假手术组无差异外,其他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洛沙坦组术后7,14,28d金属蛋白酶2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②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mRNA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洛沙坦组术后1,14,28d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③心肌Ⅰ/Ⅲ胶原比例:术后14,28d,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洛沙坦组低于模型组(P〈0.05)。④超声心动图显示模型组大鼠在术后7,14,28d时心功能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洛沙坦组14,28d时心功能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增高,非梗死区Ⅰ/Ⅲ胶原比例升高可能是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洛沙坦可通过抑制金属蛋白酶2表达,逆转Ⅰ/Ⅲ胶原比例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及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8.
幽门螺杆菌与心脏X综合征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心脏X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尿素呼气试验(UBT)对心脏X综合征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进行HP检测,确证有无HP感染;分别测定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心脏X综合征组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2%比46.7%,P=0.002),其hs-CRP水平也高于对照组(4.09±0.78比1.49±0.4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与心脏X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重叠缝合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伴有撕脱性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30例青少年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内侧缘撕脱性骨折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内侧支持带重叠缝合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方法治疗。评估膝关节优良率,术后6个月及1年的Kujala髌股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的改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结果 ①3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髌骨位置解剖复位,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1个月(10 ~ 18个月),均无复发性脱位或半脱位发生;②膝关节优良率、Kujala髌股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3.3%、(45.3±2.2)分、(36.8±2.5)分、(53.5±4.9)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93.3%、(92.9±2.2)分、(94.8±3.5)分、(98.3±5.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25.3±4.5)°提高至术后1年的(125.4±3.2)°,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分别由术前的(12.5±1.8)°、(19.2±1.9)°、(18.5±2.3)%降至术后1年的(5.6±0.7)°、(6.8±1.0)°、(6.9±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重叠缝合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伴有撕脱性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安全有效,可获得稳定的髌骨运动轨迹,术后中短期随访影像学指标和临床功能评分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