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逆行P波特征在单旁路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经心内电生理诊断并成功消融的0-AVR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体表心电图逆行P波特征。①0-AVRT时体表心电图RP-的时限。②0-LAVRT时体表心电图中P-在不同导联中的极性。结果;①100例0-AVRT中RP^-〉70毫秒,RP-〉1/2RR为OAVRT。②左侧旁路67例,其中59例PI^-(-)(88%),PV1^-(+)67例(100%)。右侧33例中PI^-(+)26例(78.8%)PV1^-(-/±)30例(90.9%)。 相似文献
52.
53.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两周后两组进行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血脂,对比观察;治疗组进行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改善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75%和72.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血脂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出凝血指标都延长,但无临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重叠缝合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伴有撕脱性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30例青少年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内侧缘撕脱性骨折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内侧支持带重叠缝合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方法治疗。评估膝关节优良率,术后6个月及1年的Kujala髌股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的改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结果 ①3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髌骨位置解剖复位,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1个月(10 ~ 18个月),均无复发性脱位或半脱位发生;②膝关节优良率、Kujala髌股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3.3%、(45.3±2.2)分、(36.8±2.5)分、(53.5±4.9)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93.3%、(92.9±2.2)分、(94.8±3.5)分、(98.3±5.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25.3±4.5)°提高至术后1年的(125.4±3.2)°,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分别由术前的(12.5±1.8)°、(19.2±1.9)°、(18.5±2.3)%降至术后1年的(5.6±0.7)°、(6.8±1.0)°、(6.9±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重叠缝合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伴有撕脱性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安全有效,可获得稳定的髌骨运动轨迹,术后中短期随访影像学指标和临床功能评分满意。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期为本病症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减少误诊情况。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等心脏外的症状,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与心电图的动态观察,才可进行确诊。结论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与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正确诊断率和成功救治率。 相似文献
59.
<正> 患者女性,44岁.因阵发生心悸3年,每次发作持续约1h,近期发作频繁就诊.查体:Bp16.0/10.0kPa(120/75mmHg),心界不大,心率86bpm,律齐,心尖区可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正常。临床诊断:阵发性心悸原因待查. 食管心房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各参数正常。附图示程序心房电刺激,S_1S_1600ms,S_1S_2从580ms 相似文献
60.
陈昭喆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3):314-3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健康体检患者120例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9例,分为介入组69例,保守组6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ld、治疗7d分别进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健康体检组MMP-9、Hs-CRP检测值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2组治疗前MMP-9、Hs-CRP检测比较P〉0.05,治疗7d2组MMP-9、Hs-CRP检测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c反应蛋白是重要的炎性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早期使得检测值升高,介入治疗后可以随着冠脉改善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