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探讨食管癌手术后复发的因素及肿瘤周围应切除的范围。方法:对103例T3胸段食管癌行常 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将肿瘤所在部位的瘤床组织再行进一步切除,切除的瘤床组织做标记后送病理检查。结 果:切除的瘤床组织中病理检查发现有癌残留者共5例,占全部病例的4.85%(5/103)。结论:T3胸段食管癌行 常规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有少数病人存在瘤床癌残留,而成为术后复发的原因。因此,除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外, 术后应行放疗或化疗,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有关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外科治疗作用已争论了20多年,目前,化疗在SCLC的各阶段治疗中均占主导作用,加上局部治疗多采用胸部放疗,这就导致了对外科治疗的忽视。在20世纪60~70年代,由于SCLC具有生长迅速及早期转移的特点,很少有患者能够在早期被发现,只有5%~10%表现为TNM分期的Ⅰ、Ⅱ期,同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采用右侧胸腹联合及右颈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的 117例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切除 113例 ,其切除率为96 6 %。术后发生并发症共 18例 ,占 15 4 %。手术死亡率为 0 9%。手术后 1,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5 %,5 7 3%和30 2 %。结论 右侧胸腹联合及右颈切口的手术入路可作为治疗食管癌 ,尤其是胸上段食管癌的常规手术方式。该术式不但对病变显露清楚 ,而且病人在术中无须改变体位 ,减少了手术步骤 ,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吴英恺教授于1941年首次在我国开展食管癌外科治疗成功至今50余年,到1949年剐解放时只有少数单位开展这种手术,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总例数全国不到50例,而手术死亡率在30%以上,5年生存率在10%左右。解放后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全国除了大中城市医院能作此项手术外,已普及到乡卫生院,成为胸部外科一般手术,尤其是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普查,用拉网采取脱落细胞学,发现了不少以往未曾见过的早期病例,普查时早期癌发现率在80%以上,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90.2%。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吴英恺教授于1941年首次在我国开展食管癌外科治疗成功至今50余年,到1949年刚解放时只有少数单位开展这种手术,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总例数全国不到50例,而手术死亡率在30%以上,5年生存率在10%左右。解放后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全国除了大中城市医院能作此项手术外,已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评价器械缝合器和切割缝合器在肺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60例肺部疾病患者术中应用缝合器或切割缝合器的经验。结果:行肺叶或全肺切除57例,肺楔形切除3例。应用缝合器缝闭支气管残端共53例,缝闭肺血管18例,应用切割缝合器行肺楔形切除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术中及术后出血、支气管残端瘘等与器械缝闭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器械缝合提高了手术安全性,简化了手术步骤,减少了术中意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正常成人食管运动功能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正常成人的食管运动功能。方法:用消化道压力检测仪对25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食管压力检测。结果:正常成人食管上括约肌的静息压力为4.76±2.07kPa。食管上段,中段和下段的静息压分别为0.75±1.17kPa,0.72±0.48kPa和0.64±0.62kPa。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为2.55±1.27kPa。食管原发性蠕动波的平均传递速率在食管上括约肌至食管上段为55.58mm/s,下段至中段为22.15mm/s,中段至下段为41.12mm/s,下段至下括约肌为14.09mm/s。结论: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压力值明显高于食管体部,食管原发性蠕动波的传递速率在食管各段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胸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局限型6例,弥漫型4例。2例行探查活检术,8例行手术切除(根治性手术6例,姑息性手术2例)。手术后早期进行胸腔热灌注治疗,术后按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结果:3例因肿瘤广泛侵袭及转移化疗无效,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7例术后存活大于3个月,其中3例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术后第6个月、第13个月、第15个月。术后第6个月、第13个月复发患者未行再次手术治疗,于化疗后2个月死亡。术后第15个月复发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于化疗后6个月死亡。其余4例长期存活。结论:术后早期胸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肋骨尤文氏肉瘤少见,本文报告3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例1:患者男,22岁。1982年7月因右胸壁肿物伴疼痛在当地医院诊为右侧第10肋骨肿物,行右第10肋骨切除术。病理检查为尤文氏肉瘤。术后行局部放疗。5年后因间断性右胸疼痛11个月,X 线检查发现右前下纵隔肿物,入院治疗。1987年9月手术,术中见右前下纵隔有一11×10×6cm 大小之肿物,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