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血必净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有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时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内皮素1(ET-1)、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动脉血气的表达状况及尿激酶(UK)溶栓或血必净抗炎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PTE模型组、UK组、血必净组、和UK+血必净组,每组6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取造模前、造模后1、2、4、8 h行动脉血气分析、放免法测定TXA2和PGI2、最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ET-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血气分析:模型组栓塞后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血必净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UK及UK+血必净组后PO2指标较模型组提前好转;②放免法测定结果:TXA2、PGI2栓塞组1 h升高,2 h达高峰,4 h后开始降低,1、2、4 h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必净组、UK组及血必净+UK组均1 h升高,2 h达高峰,2 h后开始下降,且各治疗组高峰值均较栓塞组低.各组术前无显著性差异;1、2、4 h各治疗组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治疗组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血必净+UK组浓度下降最快,UK组次之,血必净组较慢.8 h各组无显著性差异;③病理检查显示:PTE组兔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血必净、UK组肺组织损伤较PTE组减轻,UK+血必净组肺组织损伤最轻;④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TE组和血必净组ET-1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UK组和UK+血必净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TE后溶栓结合抗炎治疗可明显改善动脉血气,降低TXA2、PGI2炎症因子和ET-1介导的急性肺损伤,提示血必净能减轻APTE时的肺损伤,同时对患者开展溶栓治疗时,也要重视必要的抗炎治疗使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方法 应用ET技术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非冠心病体检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血管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血管硬化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管径增大指数、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顺应性.结果 两组血管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血管硬化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管径增大指数、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11.73±4.87、(172.38±37.24)kPa、(16.31±8.55)%、(9.74±2.85)m/s、(1.04±0.17)mm,均高于对照组的6.85±2.57、(90.58±22.37)kPa、(12.37±7.47)%、(5.71±2.17)m/s、(0.76±0.14)mm,冠心病组顺应性为(0.59±0.18)mm2/kPa,低于对照组的(0.91±0.37)mm2/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有助于早期评估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白内障是由于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及局部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的晶状体混浊,其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严重者甚至可以致盲。白内障初期对视力的影响很轻微,甚至觉察不到,到了成熟期,晶状体混浊,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影响老年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由白内障导致的盲和低视力患者占我国总盲和低视力患者的49.83%。目前,白内障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在肺栓塞后右心室损伤中的作用及甲强龙对右心室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备兔急性肺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模型,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PTE模型组、甲强龙治疗组,每组8只,造模前及造模后1、2、4、8 h行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12 h后处死动物取右心室组织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APTE模型组和甲强龙治疗组血浆NT-proBNP栓塞后1 h均开始升高,栓塞后2、4、8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TE模型组升高更明显(P<0.05).APTE模型组、甲强龙治疗组心肌组织TNF-α表达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APTE模型组比较,甲强龙治疗组心肌组织TNF-α表达的相对含量有所下降(P<0.05).结论 APTE后右心室心肌组织促炎因子表达增加,早期炎症反应扩大了机械阻塞对右心室功能的损害,导致血循环中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升高;对于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肺栓塞病例,早期应用甲强龙抗炎治疗,可减轻右心室损伤,改善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基于集束化中医干预对肝气郁结型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简单安全的降压方法,缓解中医临床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1日-2017年1月3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及心血管科住院的肝气郁结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试验组在常规干预方法上采用集束化中医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 h 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情况。 结果 组内比较,经过30 d的集束化干预,试验组24 h SBP由(155.8±5.1)mm Hg(1 mm Hg=0.133 kPa)降为(123.5±3.3)mm Hg,24 h DBP由(92.8±4.4)mm Hg降为(70.8±3.6)mm Hg,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由(8.2±1.3)分降为(1.4±0.5)分;对照组24 h SBP由(155.9±5.1)mm Hg降为(128.2±4.4)mm Hg,24 h DBP由(95.3±5.2)mm Hg降为(76.4±3.7)mm Hg,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由(9.4±1.5)分降为(3.7±1.1)分,2组患者的血压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下降明显。组间比较,干预20 d后试验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下降明显,干预10 d后试验组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集束化中医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肝气郁结型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缓解中医临床症候,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暴露后引起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 甲基苯丙胺给与小鼠后,对小鼠的刻板行为进行评分,通过Y水迷宫的方法评估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分子水平,试剂盒法检测皮层区诱导型NO释放水平,利用Western-blot法观察神经元凋亡标志性蛋白Bax、Bcl2及Caspase 3表达水平.在细胞水平,利用彗星实验,观察甲基苯丙胺对原代培养神经元DNA的损伤情况.利用JC-1探针观察甲基苯丙胺对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此外,通过Western-blot法,阐述MAPKs通路在METH引起神经元损伤中的潜在作用.结果 METH显著增加小鼠的刻板行为,且明显降低小鼠空间识别能力.在分子层面,发现诱导型NO含量显著增高,相应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增高,神经元细胞膜电位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MAPKs在METH处理后,通路激活,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预孵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后,METH引起凋亡蛋白表达增高的趋势降低.结论 METH可多途径引起神经元损伤,激活MAPKs通路,而p38-MAPK可能参与了METH引起的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血制品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共83例。分析死亡组( n=37)和存活组( n=46)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计算阈值。 结果::血小板输注量( OR=2.506,95% CI:1.142~5.499, P=0.022)、非心肌炎性疾病( OR=6.881,95% CI:1.615~29.316, P=0.009)为成人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小板输注量阈值为0.427 mL/(kg·d),可预测患者ECMO上机28 d病死率,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69.6%(曲线下面积:0.735)。 结论:血小板输注量的增加与成人VA-ECMO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肌炎患者行VA-ECMO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8.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术后疗效一直是眼科医师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复发性胬肉的术后复发更是复杂。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20例(2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随机进行“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植术”(简称结膜瓣组)或“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简称干细胞组),比较两组术后的角膜上皮修复情况以及复发率等,定期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相关指标的判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受ECPR治疗的69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评分将6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6例,CPC评分1 ~ 2分)和预后不良组(43例,CPC评分3 ~ 5分)。所有患者均于体外生命支持建立后24 h内接受头颅CT检查,测定其灰质/白质比例(GWR)。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72 h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峰值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基底节GWR与NSE水平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ECPR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判断价值。 结果预后不良组心脏骤停患者基底节GWR [1.15(1.10,1.22)vs. 1.26 (1.22,1.28),Z = 4.576,P < 0.001]较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而体外膜肺氧合建立后72 h内血清NSE峰值[205.80(105.00,370.00)μg/L vs. 41.25(31.96,52.07)μg/L,Z = 5.910,P < 0.001]显著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底节GWR与NSE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 -0.685,P <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底节GWR [曲线下面积(AUC)= 0.831,95%置信区间(CI)(0.735,0.926),P < 0.001]及NSE 72 h内峰值[AUC = 0.926,95%CI(0.859,0.992),P < 0.001]均对心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不良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基底节GWR < 1.18时,其预测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8%和92.3%。ECMO建立后72 h内NSE峰值> 79.49 μg/L时,其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100%。 结论ECPR患者24 h内头颅CT提示GWR降低、72 h内NSE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时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和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内皮素1(ET-1)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尿激酶(UK)溶栓的影响。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模型组、尿激酶(UK)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于造模前、造模后1、2、4、8h放免法测定血清TXA2、PGI2,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各部位ET-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放免法测定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模型组1h升高,4h达高峰,其后开始降低,1、2、4h点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UK组1h升高,2h达高峰,4h后开始下降,UK组高峰值较模型组低,1、2、4h UK组与模型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术前和8h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肺动脉平均压(PAMP)、中心静脉压(CVP)都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及UK组PAMP、CVP栓塞后立即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