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6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正> 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和瘤样变的统计分析,不少地区曾有报道,而湖北地区则未见有关这方面大数量病例的统计分析报告。现将我科1962~1982年21年中经病理检验诊断的湖北地区(少数为邻近省区的患者)5,384例口腔颌面部原发性肿瘤、囊肿、瘤样病变及转移至口腔颌面部的肿瘤,  相似文献   
62.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特点。方法 对病理确诊的15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一般型成釉细胞瘤对比观察。结果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主要位于前牙区和(或)前磨牙区(13/15)。X线有3种表现:①单房改变(7/13),病变范围小且有密度不均小片状或条索状影像;②多房性皂泡状改变(2/13),肿瘤内有较多致密条纹样直线或不规则状骨隔;③混合性改变(4/13),病变区内可见似丛增生团块,边缘带伴有单囊状改变。该瘤组织学上以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组织间质中散在不规则、压缩状上皮岛或条索为特点。结论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为成釉细胞瘤的一种新的类型,具有特征性X线和组织学表现,X线方面应与骨化性纤维瘤和牙源性粘液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有关软骨发育和软骨疾病中软骨细胞凋亡及各种调节因素逐渐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下颌髁突软骨及其痛变中的细胞凋亡及调节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量子点(QDs)又称半导体纳米微晶粒,是一种直径在1~100nm之间、能够接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半导体纳米颗粒。它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在生物医学特别是肿瘤学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已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现综述量子点的特性、优点及其在生物医学和肿瘤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牙龈纤维瘤病11例报告陈卫民,陈新明,王燕秋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有家族史或原因不明的部分或全口牙龈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的瘤佯肿块。该病在临床上易与其它增生性龈病相混淆。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们收集并经病理诊断的11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  相似文献   
66.
自Moore(1965)首次发现S-100蛋白之后,人们起初一直认为这种酸性蛋白是神经组织特异性的。近来,不少研究证实:S-100蛋白可作为表皮或粘膜内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 LC)的免疫组化标记物。骨嗜酸性肉芽肿、韩—薛—柯氏病(H-S-C氏病)和勒雪氏病(L-S氏病)是一类具有相关的临床和组织学表现的综合征, Lichtenstein (1953)将这三种病总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X,HX)。HX的主要病变细胞为15~25  相似文献   
67.
成釉细胞纤维牙瘤是一种少见的真性牙源性混合性良性肿瘤.大小通常不超过3.0cm。我院经治了一例巨大型成釉细胞纤维牙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报告10例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及角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回顾复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收治、并经病理诊断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确诊10例透明细胞变异型。全部病例行HE、PAS、AB—PAS、阿辛蓝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本组病例约占同期所有涎腺MEC的4.7%(10/211),其中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42岁,腭部8例,舌根和腮腺各一例。镜下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的团块状或片状癌巢,其内混合少量非透明细胞(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胞),通常位于透明细胞的周边,呈逐渐的过渡。角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7、CK8/18和CK19在所有病例中都呈强阳性表达,CK5/6、CK14、CK17和CK10/13大部分病例中呈局灶性或散在细胞表达。结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是黏液表皮样癌一种少见的变异,腭部多见。组织化学染色和CK10/13在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与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9.
口腔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28例口腔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病例资料。分别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行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allografl inflammatory factor-1,AIF-1)染色。28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40岁。结果:此28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以腮腺区为多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皮下单发或多发性结节样肿块。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平均为9%。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内含活跃的生发中心,滤泡间可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型血管;血管周围及滤泡间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形成散在的嗜酸性微脓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8例标本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AIF-1染色阳性。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具有较明显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调节异常是其可能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0.
口腔颌面部759例色素痣临床病理分析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余东升,陈新明色素痣(Pigmentednevus)又称痣细胞痣,是黑色素细胞的良性肿瘤[1],主要发生于皮肤。口腔颌面部色素痣由于其颜色和肤色不协调,或突起于表面,影响美观和日常生活(如刮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