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1.
32.
灸与拔罐子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在民间曾被广泛应用治疗神经性头痛、风湿痛、关节炎、支气管炎、肋膜炎等很有成效。灸治是利用一种菊科植物艾草放于人体的一定位置皮肤上,使其燃烧后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技术。拔罐子在苏联亦很早应用于临床医学,米亚斯尼科夫氏(1)命名为诱导疗法之一种,主要适应症为小循环淤血和支气管、肺脏及胸膜的 相似文献
33.
陈捷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64,(1)
一、本文报告作者在天津及福州两地对27例铅中毒患者进行红细胞内游离原紫质的测定结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认为此项检查与职业史,临床症状以及其他化验检查配合确有诊断铅中毒的价值。二、在铅中毒患者,红细胞内游离原紫质增多是机体吸收过量铅以后在紫质代谢方面的反应。从本组病例游离原紫质和血浆铁测定结果来看,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使原紫质和铁不能结合,阐明了铅中毒性贫血的发生机制,这对理论研究上是具有一定的意义。附注:部份病例的检验工作得到倪达人、吕联煌医师和林坤治同志的协助,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34.
35.
本文报道正常人,缺铁性贫血和非缺铁性贫血患者共140人骨髓中细胞外铁检查的结果。细胞外铁存在于正常人,无贫血的病人和各种非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涂片中,但在48例未经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髓片中一律消失。此项检查能提示体内可供利用的铁贮存情况,不但对缺铁性贫血和非缺铁性贫血有鉴别诊断的价值,而且也是指导铁剂冶疗的一个比较灵敏而可靠的指标。对25例正常人,缺铁性贫血和其他类型贫血患者同时进行了血浆铁,总铁结合力的测定,骨髓中细胞外铁检查和铁粒幼细胞计数。上述四项检查中,细胞外铁检查优点最多,是估计机体铁贮存情况的一种简便而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6.
陈捷先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0,(11)
作者报道1例38岁患转移性乳癌并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者,用细胞毒药物医治成功。患者于1978年10月,因浸润型无管性癌(属于实质纤维期 T_2 N_3 M_0)行乳房全切除和腋窝清扫术。锁骨下淋巴结同时受累,从1978年9月到1979年1月,患者体重下降10kg。当年1月因骨骼疼痛内服水杨酸、非那西丁、磷酸可待因、咖啡因以及苯巴比妥。1979年2月因显著的出血倾向、X 线检查怀疑腰椎椎体转移,给输新鲜血及血小板,每日氟米松60mg,出血未见效,乃于8月3日住院。入院时有水泡、瘀点、多发性血肿、鼻衄、龈血、柏油样便。体温37.5~38.5℃;腰椎和双侧大腿痛、右锁骨上窝有一个2×1cm 坚实而无痛的淋巴结,与乳癌局部复发无关。血红蛋白7.8g%,红细胞265万,白细胞8800。外周血涂片见无数破碎细胞。血小板3.1万,网状红细胞3%,平均血小板容积6.9μ~3(正常5.6±0.9 相似文献
37.
骨髓纤维化是骨髓增生综合征的一种,其突出表现为脾肿大及髓外造血,骨髓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血中出现不成熟的红、白细胞以及形态异常的红细胞。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而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本文仅对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简称CPM)的某些现代概念予以简述。CPM起病于不知不觉之间,病程可长达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