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43篇 |
内科学 | 23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99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药学 | 45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0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从87种中草药植物中分离内生放线菌及其规律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从植物中分离内生放线菌的规律,采集了87种中草药植物,包括62种草本植物和25种木本植物.减少系统误差后的统计数据显示,从55种草本植物和13种木本植物中各分离和初步鉴定了519株和41株内生放线菌,暗示从大多数草本植物比从木本植物中分离到内生放线菌的概率大.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组织的出菌率,发现不论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植物的地上部分(茎和叶)分离到的内生放线菌的数量比地下根部的多.这些初步的分离规律对于今后从中草药植物中高效地分离内生放线菌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软肝救肝方治疗肝硬化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软肝救肝方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患者采用软肝救肝方(处方: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鳖甲、穿山甲、丹参、桃仁、红花、柴胡、地龙、当归、川芎、赤芍、白芍)治疗,疗程为4月。结果:治疗1疗程显效50例,有效76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6%。结论:软肝救肝方治疗肝硬化疗效明显,能改善肝功能、蛋白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63.
64.
65.
目的 探讨呼出气温度(EBT)对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变化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择门诊初诊时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儿60例作为哮喘组,另选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最新的三代产品(X-halo)检测EBT水平,记录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EBT水平和C-ACT评分差异。1个月后复诊根据患儿C-ACT评分,将其分为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检测三组EBT和FeNO水平,比较三组EBT水平和C-ACT评分差异,分析EBT和FeNO相关性。追溯其初诊资料,比较初诊时三组EBT水平和C-ACT评分差异,最后比较复诊和初诊时三组EBT水平和C-ACT评分的差异。结果 初诊时,哮喘组EB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C-A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复诊时,不同控制水平的三组EB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未控制组 > 部分控制组 > 良好控制组(P < 0.05);三组C-ACT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即良好控制组 > 部分控制组 > 未控制组(P < 0.05)。三组初诊EBT水平和C-ACT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初诊时比较,复诊时良好控制组EBT明显降低(P < 0.05),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均明显升高(P < 0.05);良好控制组和部分控制组C-ACT评分均明显升高(P < 0.05),未控制组明显降低(P < 0.05)。复诊时未控制组EBT和FeNO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EBT对儿童哮喘气道炎症的变化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6.
自杀现象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为了解正常人群对自杀问题的认识与态度,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亚对象与方法采有自制的自杀问题调查部卷,对在我院非精神科374名候诊者及陪诊者进行调查。其中,男195人,女179人;年龄15~70岁;受教育年限0~15年。计分方法:问题一.二.三是对有关自杀问题的调查。选择答案1.2.3为等级资料,回答1为1分,2为2分,3为3分;问题四是对自杀有关知识进行的测验,测验结果为等级资料,一题答案正确记1分,二题答案正确记2分,三题答案正确记3分,无正确答案为0分。问卷内容与答案例数:上您接触自杀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CCMD 2 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使用利培酮 (30例 )、氯氮平 (30例 )治疗 6个月的随访 ,观察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①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相比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的改善和氯氮平相似 ,对患者的一般精神病理和PANSS总分的改善优于氯氮平。② 6个月的治疗前后相比 ,利培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除生理领域、精神支柱外均非常明显地提高 ;氯氮平可以部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对患者的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没有明显改善。③治疗 6个月后 ,利培酮组与氯氯平组相比 ,利培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明显优于氯氮平。结论 :利培酮比氯氮平更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功能 ,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68.
海洛因依赖患者行为矫正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自然戒断状态下脱瘾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行为矫正治疗。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10天、一个月、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戒断症状的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时所出现的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戒断后10天、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4例手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并随访观察3~12个月。结果 34例患者的手部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4周,无术后感染、血管神经和肌腱损伤以及内固定断裂发生。临床疗效采用TAF法评价手部功能,优良率为85.3%。结论切开复位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能够对骨折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有利于手部各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有利于手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