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5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9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辅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辅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炎性反应,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目前中、西医治疗肾功能不全各项技术的研究、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为广大肾功能不全患者带来福音。方法:通过CNKI以及万方等进行近五年来中文文献检索,限定于肾功能不全治疗领域,进行筛选、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近五年中、西医治疗肾功能不全疾病取得了比较多的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比较新型Teu380,母体乐cu375,元官365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性研究,以随机方法给210例本市健康育龄妇女放置3种不同IUD,其中元官365IUD68例,Teu38072例,母体乐eu37570例,于放置后0.5、1、2年进行随访。结果:元官365 IUD使用2年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续用率分别是2.94%、2.12%、5.89%、81%。元官365 IUD的2年脱落率2.12%明显低于Teu380的14.3%及母体乐eu375的6.94%。元宫365 IUD的2年续用率高于Teu380。结论:元官365 IUD具有脱落率低、续用率高的优点,值得I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突出表现为线粒体生物合成减少和线粒体动力学改变,主要由一氧化氮(NO)减少及氧自由基增加所致。最新研究发现,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NOS)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导致NO水平下降和氧自由基水平升高的重要机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中线粒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对ADMA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鼻前庭机会致病菌携带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鼻前庭带菌情况,以加强ICU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ICU工作的93名医务人员和对照组的98名医务人员的鼻前庭拭子进行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从191名医务人员的鼻拭子中分离到214株机会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携带率4.19%,均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1株,携带率93.71%,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50.3%,革兰阴性杆菌27株,携带率14.14%,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未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ICU医务人员鼻前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6.5%)、MRCNS的携带率(60.2%)、革兰阴性杆菌的携带率(26.9%)均明显高于普通科室(P〈0.05)。结论医院内医务人员间鼻前庭机会致病菌携带率较高,不同科室医务人员之间的机会致病菌的携带存在明显差异,应加强医院医务人员自身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特别是长期在ICU工作的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诱因。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3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有胃癌、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疾病等。饮食不规律、常饮酒、药物等是消化道出血的诱发高危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引发疾病的患者最多,且青年组所占比例明显多于中老年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急性上消化道患者出血的病因较多,以消化性溃疡为主,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发病原因不同,通过对具体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