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组织细胞(HC)和网状细胞(RC)是机体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中反应性HC/RC的作用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所用标记方法上的局限,对NHL中HC反应的意义尚没有统一的认识;此外,S-100蛋白β亚单位(S100β)阳性的网状细胞在NHL中的分布规律至今尚未见专题报道。为此,本文采用多种免疫组化和凝集素组化标记方法,结合酶组化和电  相似文献   
132.
家兔严重烧伤后心肌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家兔凝固汽油严重烧伤(30%、Ⅲ°)后心肌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其主要的变化为心肌的变性、坏死、增生及间质水肿,并呈一动态性变化,可分为变性坏死期和损伤修复期二个阶段,文中对上述病变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3.
134.
大鼠严重烫伤后睾丸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鼠体表30%、Ⅲ^。烫伤后30d内睾丸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表明:(1)生精细胞、支持细胞、曲细精管界膜及间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生精细胞的病变以精母细胞及精细胞为重,精原细胞无明显损伤;伤后30d生精上皮形态基本恢复正常。(2)间质细胞内3β-HSD活性迅速降低,伤后30d仍保持较低水平。(3)烫伤后血清中睾酮迅速下降,伤后30d仍保持较低水平;而血清LH则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曲细精管界膜及  相似文献   
135.
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基因与黑色素瘤的发生相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与B16黑色素瘤发生相关的DNA序列或片段。方法:用105条引物对B16黑色素瘤及其来源小鼠C57BL/6J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比较肿瘤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DNA指纹,对差异很明显的片段收、克隆和测序,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05条引物中有24条引物扩增出的条带在肿瘤组织与其相应正常组织间存在差异。在6个差异很明显的回收DNA片段中引物AB8-5扩增后所得差异片段B8-5,肿瘤组织中此片段缺失,该片段序列长610bp,与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鼠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基因具有99%(419/421)的同源性,与鼠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mRNA的同源性为100%(213/213)。可以认为该序列即为此基因,结论:黑色素瘤中存在PEDF基因缺失,提示PEDF基因与黑色素瘤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6.
孙慧勤  邹仲敏  陈意生  史景泉  卞修武 《解剖学报》2000,31(4):359-363,I014
目的 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胶质瘤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成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 采用在I型胶原凝胶上的细胞立体培养和内皮-胶质瘤细胞的联合培养法,观测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或其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影响,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SHG-44细胞VEGF、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 100μmol/L的NDGA作用1  相似文献   
137.
李陶  陈意生  王禾  卓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19(2):122-124,T00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 ,脊髓及坐骨神经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及其受体α(CNTFRα)mRNA变化。方法 幼年、成年及老年大鼠各 96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 (1 2只 )和实验组 (84只 ) ,实验组大鼠切除右侧长 6mm的坐骨神经 ,分为伤后 1、3d和 1、2、4、8、1 2周组。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及原位杂交法检测脊髓及坐骨神经中CNTF、CNTFR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原位杂交及RT PCR结果显示 ,各年龄组大鼠伤后损伤侧脊髓和伤侧神经CNTFR及CNTFRα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及未伤侧显著升高 (P <0 .0 5) ,4周达最高峰 ;伤侧近、远端神经中CNTFmRNA 1d~ 1周表达较正常组及未伤侧减低 (P <0 .0 5) ,2周后开始升高 ,4周达高峰 (近端 :1 .59± 0 .1 3、1 .1 9± 0 .1 7和 0 .69± 0 .0 4 ,远端 :1 .1 3±0 .1 6、0 .84± 0 .0 6和 0 .57± 0 .0 3 ,P <0 .0 5)。其中幼年鼠变化最大 ,成年鼠次之 ,老年鼠最弱 ,近端较远端神经有变化大的趋势。结论 不同年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中CNTF及CNTFRαmRNA表达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