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度烧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率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清洗、补液、抗感染、抗休克及加强营养支持等基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IRS发生率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98±4.27)d短于对照组的(23.25±5.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29,P=0.000)。两组治疗前MDA、LPO、MPO、IL-2、IL-10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d、5d、7d后MDA、LPO、MPO水平低于对照组,IL-2、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3d、7d时SIR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重度烧伤患者可调节IL-2、IL-10的表达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SIRS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报道10例游离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血液循环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包括掌握观察原则、了解皮瓣动静脉危象探查术后血液循环的特点和观察方法。本组7例患者的皮瓣出现静脉危象,3例患者的皮瓣出现动脉危象,及时手术处理后恢复正常血液循环。本文归纳了血管危象术后皮瓣的常规护理方法,同时总结了探查术后皮瓣的血液循环,即通过皮肤温度、皮肤颜色、皮肤张力、毛细血管回流反应进行判断,也可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皮瓣远端小切口观察血流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陈思思  郑禹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3):310-312,封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T1D)的发生与人类肠道病毒的感染关系密切,尤其是桐萨奇B组病毒.一方面,病毒感染可诱发T1D,且与病毒数量、病毒株型、宿主微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病毒感染也能抑制T1D的发生.该文从病毒感染诱发T1D的相关因素及病毒感染抑制T1D发生的可能机制这两方面探究柯萨奇B组病毒与T1D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5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u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IV型胶原(collage typeⅣ,CIV),对患者的肝纤维化进行分期(SO~S4期),按照患者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分组,检测血清25(OH)D3并比较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患者血清25(OH)D3与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指标随着炎症活动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与CIV随着肝纤维化程度水平升高,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升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CHB炎症活动度(r=-0.772)、肝纤维化程度(r=-0.727)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25(OH)D3水平降低提示患者体内炎症活动加剧、肝纤维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改进标本管理模式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探索提高分析前质量的方法.方法 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18年不合格标本,2019年增加临床沟通频率,专人监管不合格标本情况,对2018年住院标本不合格率前10位的科室进行重点沟通,评估措施有效性.结果 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0.1053%)较2018年(0.128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1.5700%)较2018年(1.704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与2018年标本不合格率比较,10个重点科室常规项目8个科室下降,微生物项目7个科室下降.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凝固和标本采集量错误;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痰取样不合格和尿污染.结论 通过加强标本监管、提高临床沟通效果、适度培训考核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镜像视觉反馈(MVF)、任务导向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EMGBF组(n=30)和MVF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EMGBF组在此基础上加EMGBF,MVF组在EMGBF组的基础上加MVF,共8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并测定偏瘫上肢相关肌电积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级和上肢肌肉肌电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EMGBF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MVF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等病原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Lm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世界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Lm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包括可移动元件介导的耐药基因转移、药物作用靶点的改变、抗生素的外排作用、灭活酶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等多种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及临床来源Lm的耐药特征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李斯特菌病的合理用药,耐药菌株的监测以及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在胸腔镜肺切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 ~2019年3月我科210例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引流装置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术后采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和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胸腔引流装置).比较2组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益骨方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妇产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6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病例48人,对照组每天予以钙尔奇D及骨化三醇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骨方;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疼痛评估、骨密度检测、雌激素水平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观察其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高,但两者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χ2=1.745,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疼痛缓解率进一步提高,差异有显著性(χ2=4.3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治疗后3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后BMD继续较前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3、6月各部位BMD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对照组治疗后E2逐渐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2较前升高,3个月时升高不显(P0.05),6个月时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3、6月BALP上升、TRACP-5b较前下降,对照组治疗后3、6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观察组差异更显著(P0.01,P0.001)。结论在基础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补肾益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其抗骨质疏松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性激素或者通过细胞因子水平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而降低骨转化和抑制骨吸收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