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中的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17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测患者的冠状动脉变异检出率,并根据CT结果对冠状动脉变异进行分类。结果:617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78例(12.64%,78/617),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右冠状动脉开口高位者2例,多开口变异者2例(并行左主干),心肌桥者59例.前降支.肺动脉瘘者2例,左右冠状动脉一肺动脉瘘者l例,右冠状动脉一左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者1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变异,并可清晰显示各类病变细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62.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在细胞免疫调节及杀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B16F10-luc-G5细胞作为靶细胞,以总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1)调节效应实验以NKT细胞或CD4~+CD25~+T淋巴细胞为调节细胞,分为3组:NKT组、CD4~+CD25~+T组、靶细胞空白对照组;另设有1640空白对照组(RPMI1640溶液)。(2)杀伤效应实验以NKT或自然杀伤(NK)细胞为效应细胞,分为3组:NKT组、NK组、靶细胞空白对照组。混合培养24、48、72h后,通过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该培养系统的靶细胞生物发光,以监测NKT细胞的调节及杀伤效应。结果 (1)调节效应实验:NKT组及CD4~+CD25~+T组测定光子数分别与两空白对照组比较,以及NKT组内培养24h与72h时测得光子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杀伤效应实验:NKT组及NK组与靶细胞空白对照组所测光子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培养24、72h时NKT组与NK组光子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T细胞具有抑制总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且抑制效应具有时间性,其调节作用较CD4~+CD25~+T淋巴细胞强。NKT细胞具有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但较NK细胞弱。  相似文献   
363.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和DC 2.4形态与功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DC2.4形态与功能。方法:无菌制备C57BC/6小鼠骨髓细胞,通过半粘附法获得DC前体,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协同诱导下培育。用脂多糖(LP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DC2.4和第7天后小鼠骨髓来源DC48h,检测细胞因子IL-12浓度及细胞表面标志CD11c,CD80,CD86,MHCⅡ。结果:DC2.4和小鼠骨髓来源DC形态呈星形、梭形和多角形;DC2.4为不成熟DC,但在LPS和TNF-α刺激下,细胞表面标志物阳性率及IL-12浓度明显增加。结论:小鼠骨髓来源所得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符合DC;用LPS和TNF-α刺激DC2.4可以使DC向成熟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364.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AP患者(观察组)110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老年AP患者(对照组)116例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胆结石(70例,63.6%);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两组发生重症胰腺炎共50例,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重症胰腺炎突出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28.6%),休克6例(17.1%),肾功能不全5例(14.3%)。结论 老年AP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的特点,积极内科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