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102篇 |
综合类 | 104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29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索大剂量阿莫西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一线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初次治疗的患者154例,随机分为EA组(大剂量阿莫西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EA方案)和EABC组(常规剂量阿莫西林四联方案,EABC方案),连续服用14 d,比较用药结束后4周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结果 141例患者完成了研究,EA组和EABC组按意向(ITT)分析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分别为84.0%和86.1%,按方案(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91.3%和94.4%,两组的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EA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EABC组(5.80%vs. 16.67%,P=0.042)。结论大剂量阿莫西林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方案可作为一线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且不良反应较少,但需要较高的用药频次及足够的用药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单中心肝肾联合移植(SLKT)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9-2010年间共实施SLKT 21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分别为多囊病11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5例,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硬化2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丧失合并肝硬化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肾病1例.统计患者的资料,与同期同中心"中国肝移植注册网站"收录的肝炎后肝硬化行肝移植的133例(LT组)和"中国肾移植科学登记系统"收录的尸体肾移植609例(KT组)进行对比,分析各组受者术前状态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SLKT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为21.3±5.5,血肌酐为(516.0±329.9)mmol/L;LT组术前MELD评分为20.6±9.9,血肌酐为(111.4±138.1)mmol/L,与SLKT组相比较,血肌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KT组中,3例分别于术后2周、半年和5年因感染而死亡,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于术后5年自行停药,因排斥反应而死亡.SLKT组术后1年内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零,KT组为6 %(P>0.05).术后SLKT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为9.5 %,KT组为17.3 %(P>0.05).SLKT组术后1、3和5年的受者存活率分别为87.7 %、67.8 %和67.8 %,LT组分别为84.2 %、73.5 %和69.4 %(P>0.05).结论 SLKT是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imultaneous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SLKT)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and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hepatorenal syndrome.Methods All SLKTs (n=21) performed at our center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10 were reviewed and SLKT outcom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KT) (n=609)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n=133) perform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Results There were 3 deaths due to infection 2 weeks, 6 months and 5 years respectively after operation. One patient died due to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2 weeks after operation. One patient was dead 5 years after operation because of rejection. MELD level between SLKT and L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serum creatinine in SLK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LT group (516.0±329.9 vs 111.4±138.1 mmol/L, P<0.01). The 1-year acute kidney rejection rate and rate of 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 of the kidne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LKT group (0 vs 9.5 %) and KT group (6 % vs 17.3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ne-, 3- and 5-year patient survival rate between SLKT group (87.7 %, 67.8 % and 67.8 %) and LT group (84.2 %, 73.5 % and 69.4 %).Conclusion SLK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end-stage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表绿茶活性成分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大鼠7只,于肾缺血后的再灌注期将10mg/kg的EGCG置于2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2)对照组大鼠5只,于肾缺血后的再灌注期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2h后处死动物,收集血液和肾脏标本,行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血Cr和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检测表明实验组大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未见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及线粒体的损伤减轻。结论EGCG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免疫诱导治疗预防移植心脏急性排异反应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经典免疫抑制方案的受者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急排)、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本组40例心脏移植受者中,11例采用以赛尼哌(daclizumab,商品名Zenapax)为基础的免疫诱导新方案,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 急诊行开颅手术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19~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和D2组).气管插管后,D1组或D2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3或0.7μg· kg-1 ·h-1,持续48 h.手术结束前,将微型传感器植入硬脑膜外,持续监测ICP,术后2d内若ICP≥30 mm Hg则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 mg/kg、甘露醇0.5 mg/kg和甘油果糖0.25 mg/kg.于麻醉诱导后(T0)、术后6 h(T1)、12 h(T2)、24 h(T3)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术后90 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分级;记录地塞米松、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的用量.结果 与T0时比较,三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降低,临床疗效分级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T1~T3时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降低,临床疗效分级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ICP,有利于患者预后,且与剂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β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性, 年龄70岁, 身高170 cm, 体质量68 kg, 体质量指数23.5 kg/m2。因"车祸致全身多处组织损伤伴疼痛2 h"入院。平素体健, 无特殊疾病史。入院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CT肋骨三维成像提示左侧第4~7肋骨骨折, 左侧第8肋骨局部骨质稍毛糙, 两肺渗出性改变, 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肩关节MRI检查提示左侧肩关节冈上肌、肩胛下肌腱撕裂, 肱二头肌长头腱、冈下肌肌腱损伤, 左肩锁关节退行性改变, 关节退行性变伴关节少量积液;临床诊断为肋骨骨折、左肩袖损伤和多处软组织挫裂伤。在急诊科予清创缝合、抗炎和对症处理后自觉左肩疼痛和活动受限无明显缓解, 为进一步诊治转入骨科。于外伤后第8天拟行肩关节镜检查和韧带修复重建术。术前胸部CT复查显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左侧第4~7肋骨骨折, 双下肢B超未见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IL 2R)γ链单克隆抗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在C57BL/6小鼠建立H Y皮肤移植模型,术前7 d给予5×106个供者脾细胞静脉输注,并分别于术前6 d和4 d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4G3、3E12及TUGm2各0.5 mg)和抗IL 2Rβ单克隆抗体(TM β1,0.5 mg)混合液2.0 mg腹腔注射,以单纯行H Y皮肤移植模型和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的H Y皮肤移植模型为对照,观察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结果 联合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和供者特异性抗原输注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均超过100 d,显著长于单纯H Y皮肤移植组的33.42 d(P<0.01)及仅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H Y皮肤移植组的14.71 d(P<0.01)。结论 在H Y皮肤移植模型中,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可以成功地诱导受者对皮肤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附一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术治疗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胰头转移的疗效。方法2004年9月,对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胰头转移的患者行病肝、全胰腺十二指肠、远端胃及脾脏切除后,进行肝胰十二指肠原位器官簇移植。结果移植术后胰腺功能恢复正常,未应用胰岛素维持;术后1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目前已存活5个月,肝脏和胰腺功能均正常,未发生排斥反应,未见肿瘤复发迹象,一般情况好。结论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为上腹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延长生命的机会,同时更为晚期肝病伴有胰腺功能不良患者的彻底治愈探索出新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0.
探讨抗γ公共链单抗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γ公共链单抗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每组20只。实验组:在Balb/c裸小鼠(H-2d)体内用CFSE标记的Balb/c小鼠(H-2d)T细胞(3×107个)重建其免疫系统,同时给予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供者C57BL/6小鼠(H-2b)脾细胞(5×106个)静脉输注,24h后实验组受鼠经腹腔注射抗γc单克隆抗体(4G3,3E12,TUGm2,各0.5mg)和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β链单克隆抗体(TM-β1,0.5mg)混合液;对照组:以IgG2a2.0mg作为同型对照代替抗体腹腔注射,余处理与实验组相同。经上述处理后12h和48h后处死受鼠,取其脾细胞及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结果经抗体处理12h和48h后,实验组T细胞未发生明显增殖;而对照组两时间点均可观察到CFSE标记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地减低,表明T细胞发生了分裂增殖。同时AnnexinV法可见,实验组标记有CD3-PE单抗的T细胞12h发生了明显的凋亡,但48h却几乎无明显的凋亡细胞;而对照组两时间点则均未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两组间12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术前给予抗γ公共链单抗联合供者细胞特异性输注,通过有效抑制针对供者抗原发生效应的T细胞增殖,可进一步促使其发生凋亡而被有效清除,从而最终实现免疫耐受,且此种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