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81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背景: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导致患者脊髓的损伤和早期退变等病理过程的加重,严重者会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甚至完全瘫痪。手术治疗是惟一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但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极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阶梯矫形治疗僵硬性角状后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联合双侧钉棒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2例,平均年龄4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后凸角为31°-138°,平均90.1°;术后10°-90°,平均41.6°,改善率为65%。C 7铅垂线距S 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矫正率为73%。术中失血量为1200-6000 mL,平均失血量为2089 mL。手术时间为212-470 min,平均326 min。术后随访20-35个月,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提示根据细胞生物力学特点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双侧钉棒联合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治疗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具有充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点。术中应注意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避免术后出现相对应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充分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恢复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2.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接受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6~85岁,平均68·2岁。本组共61个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26例,两椎体骨折11例,三椎体骨折4例,四椎体骨折2例。椎体骨折部位T7~L5。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a以上,平均18·8个月(12~36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6到术后2·3和最终随访2·7(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55到术后30和最终随访35(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的12·20mm到术后的25·38mm和最终随访26·36mm。脊柱矢状位后凸畸形改善平均9·9°(4·3~22°),随访丢失平均1·6°(0·8~1·7°)。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终随访时有3例患者发生3个临近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食管贲门癌切除后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300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的优缺点和技术要点。方法:复习近年在我科接受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300例患者的病史,记录所发生的并发症和有关因素。结果:本组病人全部采用吻合器重建食管。术后吻合口瘘8例,吻合口出血2例,胸腔出血1例,乳糜胸1例,吻合口狭窄4例。除1例吻合口瘘死亡外,其余均康复。结论: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的技术要点包括食管的完整切割、吻合器的旋钮松紧适度、切除的胃圈面积足够大。吻合器对操作医师的技术要求相对低,并且耗时少、创伤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Zielke和中华长城系统对脊柱侧凸畸形进行侧前路矫正的疗效。方法 应用Zielke和中华长城系统对脊柱侧凸畸形进行侧前路矫正,其中采用Zielke系统内固定21例,中华长城系统20例,观察对比其疗效。结果 两种内固定物冠状面侧弯矫正率均达到或超过80%;矢状面的矫正度中华长城系统明显优于Zielke系统。术后随访2年,冠状面、矢状面矫正率中华长城系统丢失明显少于Zielke系统。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优于Zielke内固定系统,它既克服了Zielke手术所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又解决其在生物力学上所存在的缺陷,为侧前路矫正手术开创了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5.
2004年浙江省温岭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甲型副伤寒局部流行,全市发病率达163.26/10万,疫情波及16个镇、街道,其中太平街道占全市总发病的52.93%(977例)。流行期间的3、8月份出现了两个高峰,第一个峰较低平,持续时间较长,第二个峰较高耸但持续时间较短。年龄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以民工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农民、家务人员、学生、商务人员、公务人员、工人。但在不同流行时期有着不同的职业特点,流行初期以公务职员及商务人员为高,以后逐渐转向外来民工及农民为高。引起2004年甲型副伤寒较大规模流行的主要因素是:①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温岭市连续干…  相似文献   
76.
20 0 1年 7~ 1 1月浙江省温岭市某泵业有限公司和某鞋厂分别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头痛、乏力等疑似伤寒病例。经临床、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血清学确认为两起伤寒爆发。现将爆发疫情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防制科伤寒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1 .2 诊断及分类标准 根据 1 990年 8月卫生部颁布的《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试行 )》伤寒、副伤寒的诊断标准中临床和实验室病例诊断标准。1 .3 分析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2 爆发特点2 .1 基本情况 温岭市某泵业有限公司和某鞋厂两家企业…  相似文献   
77.
<正> 一女性38岁农民,2年前突然发作左耳鸣,似机器或汽笛声,伴左颞部发麻,数分钟后消失。近2个月来发作次数增加,每1~2日发作一次。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  相似文献   
78.
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4种不同后路枕颈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选择6例新鲜尸体枕颈部标本,在标本完整状态(NS)、枕寰枢失稳模型(DS)、后路枕骨螺钉 C2椎弓根钉固定 纵棒固定(AF)、后路枕骨螺钉 C2椎弓根钉 C3侧块螺钉 纵棒固定(BF)、后路枕骨螺钉 C2椎弓根钉固定 C3椎板钩 纵棒固定(CF)、后路枕骨螺钉 C3椎板钩 C4椎板钩 纵棒固定(DF),共6种状态下,依次用KD-1型三维运动实验机进行测量相应节段的运动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齿状突及横韧带切除后,枕颈部会严重失稳,即DS组运动范围(ROM)较NS组明显增大10-12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枕颈失稳后,AF组ROM明显比DS组减小13-16 %(P<0.05),与NS组仅相差5-6 %(P>0.05).3.BF组ROM比失稳减小17-19 %(P<0.05),更加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4.CF组ROM比DS组减小18-23 %(P<0.05),亦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5.DF组ROM比DS组减小19-23 %(P<0.05),也能有效抑制了枕颈部失稳,但椎板钩有滑动现象,相邻节段代偿运动加大.结论 枕颈融合固定时,C2椎体骨质良好者,单纯C2椎弓根固定已足够稳定;在颈椎有C2椎弓根固定再加上C3侧块螺钉或C3椎板钩时,固定更坚强可靠,但多牺牲了一个椎体的活动度;颈椎以C3椎板钩 C4椎板钩固定时,也能达到可靠的枕颈固定,但有侧方滑动的趋势,同时固定的节段最长,邻近节段退变会加剧.  相似文献   
79.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52例非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采取入院时进行护理评估,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合理膳食,戒烟、酒,适量运动及出院随访等措施。6个月后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152例生活方式均显著改善(均P〈0.01),干预前后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0.
杨萍  陈志明 《九江医学》2001,16(3):67-67
在新的医学模式引导下,现代护理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必须把护理程序贯穿于内科护理学的全过程.笔者以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的病人为例,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教学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