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0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63篇 |
内科学 | 17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03篇 |
综合类 | 146篇 |
预防医学 | 81篇 |
药学 | 7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2篇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542.
目的观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和杭州市红会医院综合内科住院的血压正常老年性痴呆患者49例(男性30例,女性19例)和健康老年人45名(男性28名,女性17名)。观察两组的静息收缩压、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结果病例组中35例(71. 4%)血压呈非杓型,14例(28. 6%)呈杓型,对照组中9例(20. 0%)呈非杓型,36例(80. 0%)呈杓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 92,P 0. 0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显著升高(t=2. 639,P 0. 01;t=2. 728,P 0. 01),而两组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血压正常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与健康老年人不同,可能与夜间收缩压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543.
食管管状吻合器运用中降低吻合口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通过改进对食管残端的处理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在我院接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并使用管状吻合器重建食管的480例患者根据术中食管残端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第一组300例,食管残端用荷包钳法作荷包处理;第二组180例,食管残端在荷包钳处理的基础上,再间断全层缝合食管壁并结扎缝线,或沿食管残端连续全层缝合一周,放入抵钉座后结扎缝线.结果第一组患者吻合结束后检查切下的食管圈有10例黏膜不完整,吻合口瘘8例;第二组患者食管圈均完整,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对食管残端处理的改进有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544.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2例非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采取入院时进行护理评估,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合理膳食,戒烟、酒,适量运动及出院随访等措施.6个月后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152例生活方式均显著改善(均P<0.01),干预前后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45.
546.
目的:分析和判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固定点的分布.方法:分析10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各固定点的使用情况,提出必须固定和选择固定的观点.结果:100例病例,每例使用椎弓根螺钉6~12枚,平均8.9枚,上终椎197枚,使用率98.5%,下终椎200枚,使用率100%,交界椎凹侧195枚,使用率97.5%,凸侧110枚,使用率55%,顶椎凹侧32枚,使用率32%,凸侧16枚,使用率16%.结论:在外科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时,上、下终椎、凹侧交界椎是必须固定的. 相似文献
547.
目的:根据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分期治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分期治疗方法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22~56岁,平均39岁;左侧15例,右侧7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20例。所有患者严密进行临床病情观察,根据其特点,依次分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窗口期(窗口期)、切开减压期(减压期)、软组织评估期(评估期)及骨折终末固定恢复期(恢复期)。所有患者切开减压。结果: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6个月。按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3例,可1例。结论:分期治疗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筋膜间室综合征,并且能够全程观察患肢软组织情况,避免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误诊、漏诊及误治、失治,是一种便捷、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8.
目的:采用经改良的Jaslow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至2002年1月,75例峡部裂型滑脱患者(MeyerdingⅠ度24例,Ⅱ度35例,Ⅲ度16例),其中男35例,女40例,年龄23~71岁,平均40岁,临床症状主要为间歇性跛行、下腰痛和放射痛.采用改良的Jaslow技术辅助症状侧单枚椎间融合器进行手术.通过测量手术前后的滑脱率、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比、植骨融合率观察影像学情况,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残疾指数(ODI)和侯树勋标准评价疼痛程度及社会和生活功能情况.结果:75例均获随访,时间48~62个月,平均50.2个月.滑脱率从术前35.6%降至术后9.7%(矫正72.8%),腰椎前凸角由术前(53.6±15.7)°减少至末VAS、ODI分别由术前(6.2±2.5)分、(47.8±10.3)%减轻至末次随访的(2.5±1.9)分、(10.3±3.0)%.经过比较,除腰椎前凸角外其他项目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侯树勋评价标准:优53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6.7%.并发症:内固定失败2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假关节形成3例.结论:经改良的Jaslow技术适合治疗MeyerdingⅠ-Ⅲ度的峡部裂型滑脱,长期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减压充分、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49.
双源CT肝静脉和门静脉成像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肝静脉和门静脉成像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大量腹水的28例肝硬化患者接受双源CT门静脉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技术判断肝静脉及门静脉的显示情况、分支走行及二者的关系。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双源CT肝静脉和门静脉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静脉1~3级以上分支及门静脉的解剖变异,MIP、MPR及VR重建图像可以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并了解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双源CT门静脉成像有助于TIPS术前定位。结论双源CT门静脉成像是无创性检查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可靠方法 ,为TIPS术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0.
【摘要】 目的:观察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平均34.8岁。术前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70°~108°(82.6°±17.5°),顶椎均位于胸腰段;胸椎后凸角46°~67°(55.2°±15.3°),胸腰段后凸角25°~43°(32.4°±12.6°),腰椎前凸角-37°~-11°(-19.5°±10.3°);站立位颌眉角43°~130°(67.2°±21.9°);侧位X线片上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的距离为11~35cm(18.3±14.8cm)。采用Bridwell-Dewald脊柱疾患疼痛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为5.3±1.0h(3.7~6.9h),术中出血量1887.5±850.9ml(600~3000ml)。术中硬膜破裂4例,术后伤口表浅感染1例,一侧下肢神经症状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4~48个月,平均33.5个月。术后1周时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矫正到21.3°±4.2°,颌眉角改善到9.3°±12.8°,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的距离改善到3.0±4.7cm;术后1周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颌眉角和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能平视行走,末次随访时疼痛、工作限制情况及社交限制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应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较好地恢复脊柱矢状位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