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双胎之一孕早期自然减至单胎与初始单胎妊娠的产科结局。方法2010~2012年在广
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获得单胎分娩患者409例,其中44例患者孕6周B超诊断为2个妊
娠囊,孕12周前其中一胎自然死亡;365例患者孕6周B超诊断为1个妊娠囊。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孕周、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
重、低体质量儿比例。结果在单胎分娩的患者中,10.8%(44/409)在孕6周B超时诊断为双胎,双胎自然减为单胎组与单胎组孕
妇平均分娩孕周为38.29±1.76和38.45±1.40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早产率分别为15.9%(7/44)和10.13%
(37/3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为3086.8±527.01和3261.8±437.85 g,双胎自然减为
单胎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初始单胎组(P<0.05)。低体质量儿(<2500 g)比例双胎自然减为单胎组为6.82%(3/44),是初始
单胎组的2.74%(10/365)的2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结论孕早期双胎自然减为单胎会导致剩余一胎新
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单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2.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脂质代谢失常,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增高的一种病症,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的升高;后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有人认为采用血脂异常这一名称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银杏提取物(Egb761)与潘生丁单用及联用对家免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 参照文献方法制备兔缺血再灌注模型,35只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模型组、潘生丁(0.8mg/kg)组、银杏(Egb761 40mg/kg)组及联合组,于再灌注30min后分别静脉注射相应的药物,同时检测心肌再灌注晚期iNOS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每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结束。心肌iNOS转录水平表达分别是假手术组0、模型纽157.11±17.73、潘生丁组202.6±21.84、银杏组356.13±24.18和联合组562.34±35.19,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心肌iNOS转录水平表达显著增加(P〈0.01)。心肌缺血再灌注中iNOS蛋白翻译水平表达分别是假手术组34.24±15.78、模型组75.70±13.71、潘生丁组116.89±22.57、银杏组143.75±16.05和联合组195.09±22.2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iNOS蛋白翻译水平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潘生丁与银杏提取物单用和联用均增加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晚期iNOS表达,联用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4.
论亚健康与健康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WHO在提出健康新概念和健康标准后,继而又修改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并出台了WHO新方案,特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的相关 性。方法: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6 783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将人群分为3组,其 中MetS组1 578例,代谢异常(metabolic disturbance,MetD)组3 617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1 588名。收集一 般资料、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ys-C对MetS 的影响,协方差分析代谢异常组分数与Cys-C水平的关系。结果:与HC组比较,MetS组和MetD组Cys-C水平明显增 高;且MetS组明显高于MetD组(P<0.05)。校正年龄、性别、血压、吸烟、饮酒、绝经状态、腰围、体质量指数、血 糖、血脂、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因素后,Cys-C高水平是 Met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1,95% CI 1.265~3.009,P<0.05)。随着Cys-C水平四分位数增高,其患MetS的优势比增加 (P<0.05)。随着代谢异常组分数增加,血清Cys-C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体检人群中Cys-C与MetS有明显相关 性,且Cys-C水平可能与MetS代谢异常的严重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旨在调查医务工作者骨密度减低与骨质疏松发病情况,并与无临床背景的后勤及管理人员的数据进行比较,为医务工作者自身骨健康情况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对某医院 45 -75岁参加骨密度检查的168名医务工作人员以及103名无临床背景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BMD检测,按性别及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 -75岁研究对象骨质疏松及骨密度减低的发病率大约在50% -83%之间,医务工作人员与无临床背景的后勤及管理人员的骨质疏松症及骨密度减低的发病率均较高,差异不明显;45 -55岁男性的骨含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均较女性高,但56 -65岁女性的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男性为高。结论 医务工作者的骨健康情况需要社会加强关注,医务工作者自身需加强骨质疏松症的防范意识,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等途径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107.
氧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银杏提取物(Egb)可以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及减轻梗死程度。目前常用的Egb761是将银杏的有效成分加以分离、富集后制成的一种标准制剂。双嘧达莫是目前临床较多用作抗血小板聚集药。本实验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研究二单用及联用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为全面了解长沙市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检出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健康体检及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1-12月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63例人群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中,男性感染率为38.38%,女性35.30%,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层次中,以中年人以上感染率67,72%,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人群中的感染率为37.70%,未婚人群中感染率24.8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层度之间,研究生以上的感染率40.74%,与其他文化程度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人群Hp感染率55.47%,不饮酒人群感染率34.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人群Hp感染率61.75%,不吸烟人群Hp感染率36.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组中,文化艺术工作者感染率最低为14.10%,机关干部感染率最高54.82%。有消化道症状Hp感染组58.01%,无消化道症状感染组49.35%,两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偏头痛者Hp检出率63.32%,无偏头痛者Hp检出率4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率与男性、年龄、已婚、吸烟、饮酒、偏头痛及消化道症状均成正相关。且Hp感染率在企业管理及机关干部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9.
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开展临床药学服务,重点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在临床药学服务、特殊药品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药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CCL18 PITPNM3 (CC chemokine ligand 18 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 3, CCL18 PITPNM3)配体受体轴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人重组蛋白CCL18处理头颈鳞状细胞癌Tu686、6 10B细胞,siRNA下调PITPNM3的表达,通过CCK 8 (cell counting kit 8)、平板克隆实验、流式周期检测生长增殖能力的变化,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qRT PCR、Western blot检测 EMT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①rhCCL18处理头颈鳞状细胞癌Tu686、6 10B细胞后,细胞划痕愈合率增加,穿过Transwell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明显增多,rhCCL18处理siRNA下调PITPNM3的Tu686、6 10B细胞,下调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较亲本细胞处理组明显减弱;②rhCCL18处理头颈鳞状细胞癌Tu686、6 10B细胞,mRNA水平E 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N cadherin、Fibronectin表达升高;蛋白质水平E 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升高。下调两株细胞的PITPNM3表达后rhCCL18再次处理,E cadherin下调和Vimentin、N cadherin、Fibronectin上调均未显示出亲本细胞的明显趋势;③rhCCL18处理和下调PITPNM3对Tu686、6 10B 6组细胞的生存率、增殖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结论CCL18 PITPNM3配体受体轴可促进头颈鳞状细胞癌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可能与EMT 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