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白介素-10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影响。方法 :内毒素 (L PS)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 ,观察 IL 10对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肺泡巨噬细胞受 10 mg/LL PS刺激后 6、12和 2 4小时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 1β和 IL 6释放达峰值 ,浓度分别为 (1790±985 ) ng/L、(986± 35 7) ng/L 和 (42 33± 6 5 7) ng/L,与 L PS刺激 0时比较 ,P均 <0 .0 5。IL 10在 L PS刺激后 8小时持续升高〔(2 38± 87) ng/L〕,2 4小时达到峰值 ,浓度为 (16 0 0± 5 2 1) ng/L(P<0 .0 5 )。 15 0 μg/L IL 10单克隆抗体抑制内源性 IL 10释放后 ,导致 TNFα、IL 1β、IL 6释放明显增加 ,分别达 (16 89± 36 4) ng/L、(12 0 0± 2 5 3) ng/L 和 (5 2 6 9± 112 7) ng/L。给予外源性重组 IL 10 (5 0 μg/L) ,则明显抑制 L PS诱导的TNFα、IL 1β、IL 6释放 ,浓度分别降低 5 2 %、84%和 39%。结论 :IL 10对炎症性细胞因子释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补充外源性 IL 10有助于控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异常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2.
中药材 X 衍射付里叶(Fourier)谱鉴定法是在国家自然科学等三项基金支持下完成的应用基础项目。它围绕我国中药现代化和标准化前沿问题,利用现代谱学技术研究具有模糊性、复杂性的中药源头物质中药材,目的是建立一种客观、快速、简捷、可比的波谱学定量鉴定分析新方法。1.本项目采用中药鉴定学、药物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晶体学、计算机图形学、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式,以传统中药宏观鉴定结果为基础,应用 X 射线衍射产生的物理效应,经实验获得与中药材构成一对付里叶变换配偶关系的专属微  相似文献   
73.
陈德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1964年由上海二医瑞金医院奉调至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师从曾宪九教授。1979~1982年,法巴黎第六大学Cochin医院和Ambroise Pare 医院进修危重病医学、并以‘巴黎公立医院医师’资格参加ICU工件。回国后,于1984年创建北京协和医院综合性ICU,任首届科主任。创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专业委员会、任一、二届主任委员至今。现任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联合学(WPACCM)理事。世界危重病医学会联盟(WFSICCM)中国代表。获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中国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替考拉宁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阳性菌所致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完成30例临床病例观察,替考拉宁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24 h,疗程7~10 d。结果30例病例观察痊愈率为70.00%,有效率为83.33%,细菌清除率为8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结论调查结果表明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菌所致重症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容量状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状态及氧化谢的影响。方法 监测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容量状态下血液动力学及氧化谢的变化。结果 低血容量时,肺动脉嵌压(PAWP)0.8±0.3kPa,心脏指数(CI)2.0±0.4L  相似文献   
76.
ICU中老年病人心肺复苏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ICU中老年病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存活率与所患基础疾病的关系以及年龄对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影响。方法 对1995~1999年在我院急救科ICU中经历过心肺复苏(CPR)的所有≥60岁的老年病人病史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a中共有153名病人经历过CPR,平均年龄59岁,其中≥60岁的老年病人有90人,21人(23.3%)CPR成功,但最终仅有2人(2.2%)存活出院。结论 在老年病人中年龄并不是影响ICU中最初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但随着老年的增加,存活出院率明显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是ICU中老年病人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76例患者分为生存组50例和死亡组26例,一经确诊即抽血检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APTT、PT显著延长,D-二聚体浓度、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其中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患者 ,男 ,46岁 ,农民。因“5年内夜间反复发作性晕厥 3次”入院。查体 :血压 14/ 8kPa (1kPa =7 5mmHg) ,脉搏 6 0次 /min。两肺无殊 ;心界略向左下扩大 ,心律 6 0次 /min ,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无殊。辅助检查 :心脏彩超示左房、右房、左室扩大。心脏电生理检查示 :①AV时间和HV时间延长 ;②窦房结传导时间延长。入院诊断 :扩张性心肌病 ,窦房结功能减退 ,心源性晕厥。入院后经营养心肌、阿托品等治疗 ,期间患者突然呼吸、心跳停止 ,心电图示室颤。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电除…  相似文献   
79.
80.
大剂量维生素C对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出血性休克和内毒素所致肠粘膜屏障破坏,旨在为预防和治疗严重创伤等所致肠源性感染开拓新的途径。数据显示维生素C治疗动物肠道细菌移居发生率明显低于休克组(P〈0.01);细菌移居量显著低于休克组(P〈0.01)和内毒素组(P〈0.01);小肠病理损伤程度亦明显轻于休克组和内毒素组。大剂量维生素C对出血性休克和内毒素以致肠粘膜屏障破坏有明显治疗作用,但其对前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