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13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半胱胺对MPTP所致C57BL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取78只SPF级C57BL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MPTP模型组,半胱胺预防性给药组(半胱胺20、75 mg/kg+ MPTP组),半胱胺治疗组(MPTP+半胱胺20、75 mg/kg组).半胱胺预防性给药组(20、75 mg/kg),2次/d×4 d,皮下注射,再给以MPTP;半胱胺治疗性给药与MPTP同天给药;总疗程均为14 d.高效液相谱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A)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结果 半胱胺(20 mg/kg)预防组有效地减少MPTP导致的黑质DA能神经元和纹状体DA含量的降低(P<0.01).结论 半胱胺(20 mg/kg)有效地预防MPTP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保护作用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2.
肋软骨供源丰富,有较好的强度和柔韧度、容易塑形等诸多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鼻畸形整复材料之一。传统的肋软骨切取方法是将整块肋软骨切取、塑形,再进行移植,因此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还有胸膜穿孔、气胸等并发症的潜在风险。近来,我们研制了一种部分肋软骨切取器,应用其仅切取肋软骨外侧部分肋软骨用于整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供区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在2011年7月动态监控前后的应用情况,评价专项整治活动动态监控的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检索并统计2011年1~6月和2011年7~12月医院抗菌药的使用金额、使用率、使用强度,分析抗菌药使用情况。结果:动态监控后,抗菌药使用金额减少125.42万元,用药总金额比例下降4.5%,门诊患者抗菌药使用率降低6.2%,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降低6.21%,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强度降低9.69。结论:抗菌药动态监控工作还有待加强,需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04.
患者 女,24岁。因“孕1产0,孕18周,发现肝脏占位半月余”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3~4)/28d,末次月经:2012年3月18日,停经后45d尿HCG(+),确诊为妊娠,早期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偶有肝区疼痛,无毒物和放射线接触史。  相似文献   
105.
<正>患者男,72岁。约9月前发现右侧睾丸可扪及蚕豆大小包块,因无触痛且包块未见增大未予处理,近1月余患者发现包块进行性增大并伴有阴囊坠胀不适感,遂入院就诊。体格检查:无肉眼血尿、尿频、尿急、尿痛。高频彩超表现: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实质内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低回声肿块,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晰,回声均匀。右侧附睾呈不均匀低回声,形态不规则,与右侧睾丸界限不清。低回声肿块内血流信号稀疏(图1)。超声弹性成像:肿块区域主要为绿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雏鸡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在脊髓前角分别出现γ-氨基丁酸和钙结合小蛋白抗体阳性反应的运动神经元。并在前者的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基础上进行了胶体金标记钙结合小蛋白的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反应。证明了γ-氨基丁酸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的运动神经元的胞浆内又出现标志钙结合小蛋白的金颗粒。因此推测:脊髓运动神经元除γ-氨基丁酸的突触前抑制外,在神经元内大量的γ-氨基丁酸可能不是单纯抑制性神经递质。根据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时出现包括γ-氨基丁酸在内的某些氨基酸的功能障碍和钙调节失控的假说,γ-氨基丁酸有可能通过钙结合蛋白共同起到参与防止神经元退行性变的类似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晶状体疾病,是由于胚胎期晶状体代谢异常而导致其自身透明度下降的疾病。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儿童致盲眼病的第二位。在先天性白内障中,约有一半的病例与遗传有关,且绝大多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种类较多,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先天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相关基因及临床类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多巴胺代谢酶—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基因Fnu4H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了MAO—A基因Fnu4H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在PD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PD组和对照组的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13和0.527(P=0.039),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3和0.415(P=0.014),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64和0.451(P=0.021)。根据发病年龄分组后,表明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早发性PD和对照组之间,G等位基因在早发PD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0.642和0.527(P=0.029);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85和0.451(P=0.032);按性别分组后发现差异仅存在于男性PD和对照组之间,G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男性PD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0.669和0.500(P=0.005)。结论 MAO—A基因Fnu4H Ⅰ位点在对照组和PD患者之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频率在PD组中较高,支持MAO—A基因多态性与PD相关的假说,而且与PD发病年龄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