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患者,男性,65岁,系因急性胸痛3小时而入院,当时查心电图I.avl.V1-V4ST段抬高0.4 mv及病理性Q波,诊为急性高侧壁及前壁心肌梗死,经r-tpA溶栓治疗一周后行 CAG术,术中见LAD开口处95%狭窄,中段二处95%狭窄,远端弥漫性30%-50%狭窄,LCX中段95%狭窄,RCA 中段70%狭窄。10d后于LAD近、中段各置入支架一枚。术后两周患者出现胸闷、气急,无发热胸痛不适,经X线及心超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曾先后两次胸穿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采用细管引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90年2月至2002年2月我院腺癌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39例,采用细管引流,就其疗效进行同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39例经处理后2~3天皮下积液均消失,皮瓣与胸壁粘连良好,无1例出现皮瓣坏死。结论: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采用细管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  相似文献   
53.
张静  陈彩萍  过晶  陈风 《黑龙江医药》2013,(6):1055-105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案将93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小剂量组31例、大剂量组30例。3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治疗组分别加用不同剂量的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14天后比较三组的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三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前有下降(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显著降低其血浆NT-proBNP水平,且大剂量参附注射液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结核(UTB)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2023年2—7月收治的UTB 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临床表现尿频尿急4例,血尿3例,腰痛3例,发热2例;尿常规异常4例,尿抗酸杆菌涂片阳性1例,24 h尿沉渣GeneXpert MTB/RIF阳性4例,尿分枝杆菌培养阳性4例,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5例。影像学表现有肾积水、输尿管扩张及尿路钙化4例,膀胱占位1例,肾自截1例。活动性肺结核3例,陈旧性肺结核2例。5例延误诊治时间2~6年。误诊为泌尿系感染合并肾结石2例,泌尿系感染合并膀胱恶性肿瘤1例,肾结石1例,前列腺增生1例;4例确诊后予抗结核治疗,1例未治疗,随访中2例死亡。结论 UTB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以及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导致严重后果。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常规抗感染效果不佳,尤其是有胸部影像学异常时,需高度警惕UTB可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CDC25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11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C25B表达情况。[结果]CDC25B高表达47例,占42.3%(47/111)。CDC25B高表达组中腋淋巴结阳性26例,占55.3%(26/47);低表达组中腋淋巴结阳性23例,占35.9%(23/64),两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CDC25B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和92.2%(Log-Rankχ2=4.384,P=0.036)。[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C25B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诊断伴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对105例乳头溢液患者应用纤维乳管镜检查,其中发现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对40例患者同时行高频彩超检查,并行手术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40例中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36例,4例诊断为乳腺增生症,诊断准确率为90%;高频彩超术前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诊断准确率为68%。结论乳管镜检查对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优于高频彩超,并可在乳管镜下进行定位活检,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乳管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在伴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0例伴乳头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镜下诊断)患者采用乳管镜检查定位配合亚甲蓝染色,行染色导管及周围乳腺切除,评价其疗效。结果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乳腺增生症2例,手术后原导管溢液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术前乳管镜检查结合亚甲蓝染色对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定位准确,手术切除率高,且操作方便,创伤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特征和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小管癌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小管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普及钼靶和高频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改良根治术可作为基层医院主要治疗手段。结论由于小管癌恶性程度低,今后应尽量选择低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对患者的打击,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CYP4A11和CYP4A22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TNBC根治病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癌组织中CYP4A11和CYP4A22的表达以及肿瘤间质中巨噬细胞CD68和CD163的表达,分析CYP4A11和CYP4A22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M2型TAMs数量的关系。结果 TNBC癌组织中CYP4A11和CYP4A22的表达均较正常乳腺组织增高(P均0. 001)。CYP4A1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增大(P 0. 001)、淋巴结转移(P 0. 001)、高临床分期(P 0. 001)和高Ki-67增殖指数(P=0. 011)有关。CYP4A11高表达组的肿瘤间质CD68和CD163阳性细胞比例均较低表达组增高(P=0. 021、P 0. 001)。癌组织CYP4A2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 0. 001)、高临床分期(P=0. 006)、高复发率(P 0. 001)和高Ki-67增殖指数(P=0. 040)有关。CYP4A22高表达组的肿瘤间质CD163阳性细胞比例较低表达组增高(P 0. 001)。结论 TNBC中CYP4A11和CYP4A22高表达均伴随肿瘤间质微环境中M2状态TAMs增加,并与癌细胞高增殖活性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