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ntin-19-fragment,CYFRA21-1)、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25(CA125)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1例小细胞肺癌,99例非小细胞肺癌,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0例表面健康个体血清ProGRP、CYFRA21-1、CA125含量并数据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ProGRP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其敏感性在小细胞肺癌组中最高,达92%;CYFRA21-1水平肺鳞癌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肺腺癌及小细胞肺癌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A125水平肺腺癌组显著高于其他组。临床TNM分期越晚,三个指标水平均越高;肿瘤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三个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ProGRP、CYFRA21-1、CA125有助于肺癌的辅助诊断、病例类型及临床分期预测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收集132例首诊结直肠癌患者(CRC)、35例炎症性肠病(IBD)、31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CBD)及84例健康体检者(HC)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分析IL-6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和二元Logistic法回归分析IL-6和CEA两指标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对随访资料完整的120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动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6和CEA水平,分析两指标与肿瘤疗效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炎症性肠病组(P<0.05)、肠道良性疾病组(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炎症性肠病组(P<0.05)、肠道良性疾病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C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IL-6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72.7%)和准确性(78.6%)均高于CEA(分别为68.2%和77.9%),特异性(85.2%)低于CEA(88.9%),两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灵敏度(97.2%)和准确性(85.6%).结直肠癌肿瘤控制组(CR +PR+SD)治疗后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进展组(PD)治疗后两指标均未显著下降(P>0.05).结论 IL-6和CEA两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ICTP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IA法测定60例乳腺癌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的ICTP血清水平.结果:乳腺癌骨转移患者ICTP血清水平较非骨转移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诊断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91.3%.多处骨转移患者血清ICTP阳性率和血清水平较单处骨转移患者显著升高且随着乳腺癌分期的升高,血清ICTP阳性率和血清水平也升高.结论:ICTP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临床分期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ICTP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IA法测定60例乳腺癌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的ICTP血清水平。结果:乳腺癌骨转移患者ICTP血清水平较非骨转移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诊断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91.3%。多处骨转移患者血清ICTP阳性率和血清水平较单处骨转移患者显著升高且随着乳腺癌分期的升高,血清ICTP阳性率和血清水平也升高。结论:ICTP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临床分期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外用维A酸霜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IL-8、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前IL-8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IL-8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8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其对外周血IL-8、TNF-α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EB病毒(EBV)抗衣壳抗原VCA-IgA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A抗体、抗立即早期抗原Rta-IgG抗体和EBV-DNA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60例初治鼻咽癌,133例症状相似的非鼻咽癌患者和163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抗体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的相对含量。按鼻咽癌2008临床TNM分期法进行分期,计算不同分组、各临床分期以及鼻咽癌治疗前后的各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以及EB-DNA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鼻咽癌组VCA-IgA、EA-IgA、Rta-IgG和EBV-DNA阳性率均高于鼻咽相关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VCA-IgA和EA-IgA结果相对A值(即rA或S/CO值)在Ⅰ、Ⅱ期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在各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Rta-IgG的rA值和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血浆中EBV-DNA阳性率及EBV-DNA中位数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CR+ PR)患者的EBV-DN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VCA-IgA、EA-IgA、Rta-IgG、EBV-DNA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辅助诊断、临床分期预测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风湿止痛散对活动期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CRP、RF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用风湿止痛散外敷,配合甲氨喋呤片口服治疗;对照组42例,用消炎痛片配合甲氨喋呤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ESR、CRP和RF。结果:治疗后2组ESR、CRP均明显下降,RF转阴率增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湿止痛散有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表达,分析其与HBV-DNA、HBV-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3例HBV感染者(HBsAg阳性)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V-LP水平、HBV两对半指标;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ALT、AST。结果 283例观察组患者HBV-LP阳性200例(70.7%),HBV-DNA阳性160例(56.5%),HBV-LP和HBV-DNA总检出率为79.9%(226/283);HBV-DNA中等程度复制组和高复制组HBV-LP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大三阳患者HBV-LP、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219例小三阳患者HBV-LP、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6.2%和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eAg、HBeAb阴性患者HBV-LP与HBV-DN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LP表达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r=0.464,P=0.000)。HBV-LP阳性患者ALT、AST、AFP水平高于HBV-LP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 HBVLP可很好地反映HBV感染患者病毒复制、肝细胞损伤、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人附睾蛋白4(HE4)、CA125和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前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内膜良性病变患者70例以及体检健康者60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测定HE4,用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A125和CA19-9水平。绘制3项指标单项和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确立各指标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并比较HE4、CA125和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以单变量统计分析治疗前HE4、CA125和CA19-9在不同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组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CA125和CA19-9的水平分别与内膜良性病变和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E4、CA125和CA19-9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686、0.667和0.834。单项检测时,HE4的敏感性(53%)显著高于CA125(38%)和CA19-9(33%);3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和98%。3项指标在肌层浸润深度1/2和宫颈间质未受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和宫颈间质受累患者,同时HE4与CA125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4作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志物,具有比CA125和CA19-9更好的诊断价值。术前联合检测3项指标不仅可提高子宫内膜癌严重程度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首周1次,600 mg/次,然后每2周注射30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甲氨蝶呤片,5 mg/次,1次/周,然后2次/周,2.5 mg/次,间隔12 h,口服甲氨蝶呤片24 h后口服叶酸10 mg。两组持续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研究者整体(IGA)评分、AD积分指数(SCORAD)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37% vs 81.58%,P<0.05)。治疗后,两组EASI评分、IGA评分、SCORAD评分和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4、IL-6、EOS和IgE水平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可增强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病情,改善炎症相关因子合成,降低EOS、IgE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