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喉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喉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石蜡标本的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部分喉鳞癌患者的癌细胞胞浆中可检测到VEGF-C蛋白的表达(45/60)。且VEGF-C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在低分化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喉鳞癌组织。结论 VEGF-C表达于喉癌中,其表达与喉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2.
患者,男,14岁。因右耳后无痛性包块14年,于2004年1月26日入我科,患者自幼发现右耳后有一1.5cm×1.5cm×1.5cm大小包块生长,随年龄而逐渐增大,现已增大至4.0cm×4.0cm×3.0cm大小,无耳漏、耳痛,听力无下降。体检:右耳后乳突区有4.0cm×4.0cm×3.0cm大小的骨性包块,隆起,质硬,边界不清,无压痛,外耳道后壁向耳道内突起,占据耳道1/2致耳道弯曲狭窄,鼓膜无法窥见,听力正常,蹬骨肌反射正常,咽鼓管通畅。CT示双侧乳突过度发育,右侧形成巨大蜂房,乳突向外膨隆,双侧上颌窦炎。患者因无鼻阻、流脓涕、头痛症状,拒绝行鼻窦手术治疗,现因乳突畸形影响美…  相似文献   
163.
人直肠腺癌血管内皮细胞NFκBp65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细胞血管侵润转移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组织和转移淋巴结 ,以及 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细胞间的细胞粘附分子 (ICAM- 1)和核转录因子 κBp6 5(NFκBp6 5 )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还采用地高辛 -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 ,用原位杂交技术对 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以及 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结 ICAM- 1基因的 NFκB结合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直肠腺癌患者癌周的淋巴结和癌周直肠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都有 ICAM- 1和 NFκBp6 5的表达 ,而在正常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则无 ICAM- 1和 NFκBp6 5的表达 ;直肠腺癌患者癌周淋巴结和癌周直肠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内 ICAM- 1的启动子中存在有 NFκB结合位点。结论  ICAM- 1的转录取决于可诱导的 NFκB蛋白质复合物与 ICAM- 1的 NFκB部位结合。因此 ,调节和控制 NFκB因子的活化能够防止癌细胞的血管转移。  相似文献   
164.
肠癌癌周淋巴管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肿瘤细胞对淋巴管的浸润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本文运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癌周淋巴管存在肿瘤细胞浸润时,内皮细胞之间开放连接明显增多,癌细胞通过开放连接进入淋巴管,同时淋巴管内皮细胞发生溶解破坏。本文也运用图象分析处理技术,对内皮细胞胞质内的质膜小泡、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进行分析,为探讨肿瘤淋巴管的浸润转移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5.
淋巴管作为机体内流体动力学系统之一 ,在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Recirculation oflymphocyte) ,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此范畴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淋巴细胞、白细胞进入淋巴管腔的途径免疫反应时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都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从组织间隙进入淋巴管或毛细淋巴管〔1〕。Azzali等 〔2~ 4〕通过超薄切片及三维空间立体重建观察到 ,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是通过内皮迁移通道 (Transendothelial Channel)进入淋巴管腔的 ,此内皮迁移通道是位于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处…  相似文献   
166.
肠癌淋巴管内皮细胞ICAM-1、CE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是淋巴结转移。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而淋巴系统转移首先是癌细胞沿着淋巴管转移 ,淋巴管转移涉及淋巴管内皮细胞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与细胞粘附分子有关。为此 ,本文运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 ICAM、CEA在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表达 ,结果发现转移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 ICAM和 CEA,而正常淋巴管内皮细胞不表达 ICAM和 CEA,提示肠癌淋巴转移与淋巴管内皮细胞分泌 ICAM和 CEA有关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诊断和定位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常规磁共振成像表现阴性的额叶癫痫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FCD的患者28例,术前联合应用脑磁图(MEG)、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诊断、定位。结果 MEG显示发作间期棘波分布于右侧额叶13例,左侧额叶10例,额顶叶3例,双侧额叶2例。棘波灶与中央前回运动区相隔15例,相邻11例,部分相融2例。DTI检查结果显示,感兴趣区(ROI)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较对侧升高〔(1.55±0.14)mm2/s与(0.87±0.05)mm2/s,t=2.734,P<0.05〕,部分各向异性(FA)值较对侧降低〔(0.21±0.03)与(0.30±0.10),t=2.384,P<0.05〕。28例癫痫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回报FCDⅠA型6例、ⅠB型9例、ⅠC型8例、ⅡA型5例。患者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7.3个月,Engel′sⅠa级7例、Ⅰb级10例、Ⅱ 级8例、Ⅲ 级3例。结论 联合应用MEG和DTI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定位常规磁共振成像阴性的额叶FCD,为精确切除致痫灶、提高额叶癫痫控制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调查地震后北川县新生儿转运现状。 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方式对全县26家医疗机构新生儿转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地震前只有县医院设有新生儿科,有2名儿科医师;地震后,全县共有28名儿科医师。地震前只有3台转运型救护车,地震后有28台监护型救护车,且监护及救护设备齐全。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全县共完成28次新生儿转运,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共完成12次新生儿转运,无一例新生儿死亡。 结论 北川地震后通过灾后重建,新生儿转运工作发展迅速,全县新生儿救治及转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转运设备、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转运能力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人血浆缬沙坦浓度。方法:200μL血浆样品经乙腈一步沉淀蛋白后,在Inertsil ODS-色谱柱(2.1mm×150mm,5μm)上分离,流动相由乙腈和1‰甲酸水溶液(70∶30)组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分析,缬沙坦和厄贝沙坦的离子选择通道分别为:m/z436.3→235.2和429.4→207.2。结果:缬沙坦的线性范围为24.2~3100.0μg/L,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5%。结论:本法操作快速、灵敏,适用于缬沙坦的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0.
目的:建立测定健康受试者血浆样品中佐米曲普坦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直接沉淀并在真空泵中挥干后,利用 HPLC-MS/MS 选择性离子检测。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0.1~40ng·mL~(-1),最小检出浓度为0.05 ng·mL~(-1),日内、日间 RSD 均小于15%。结论:本法可以用于测定血浆中佐米曲普坦浓度,方法准确、灵敏、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