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3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其中左侧门静脉高压症16例,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5例.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多普勒超声、CT和MR等影像学检查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有时须行MRA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治疗左侧门静脉高压症可行脾切除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出血史者可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必要时加行脾切除术.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病人恢复良好,脾亢纠正,15例行上消化道内镜复查,曲张静脉消失或仅有轻度曲张,10例有出血史者未再发生出血.结论 注意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的同时应注意SMV-PV阻塞所致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相似文献   
92.
93.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和促进组织修复的巨大潜能。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能够抑制T、B淋巴细胞及多种炎症因子,并能"归巢"至损伤胰腺,促进损伤胰腺组织修复,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将对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正>患儿,女,12岁,因发热4 d入院。入院前体温最高40.0℃,体温升高时伴头晕,无其他不适,于诊所口服抗生素、退热药治疗后,体温反复波动于38℃~40.0℃之间,遂就诊于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1.92×109/L,NEU 0.96×109/L,N 50.0%,L 40.2%,中性粒细胞降低,以"发热待查、粒细胞减少症"收住入院。入院体查:体重42 kg,全身无皮疹,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合并切口裂开的高流量肠外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8月对44例合并伤口裂开的高流量肠外瘘患者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并以1996年2月至2002年3月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滴水双套管冲吸治疗的38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粘贴式负压冲吸器能快速控制肠瘘出物,促进破损皮肤的愈合,与传统的开放式滴水双套管冲吸治疗相比,在治愈率、伤口换药次数、敷料消耗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P〈0.01)。结论:对于合并切口裂开的高流量肠外瘘患者,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是控制瘘出液及保护瘘口皮肤的有效工具,能够显著促进肠外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96.
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4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9.54±9.65.下肢无创伤组27例,手术取栓7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20例;随访16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2.5%、30%、37.5%、33.3%、40%。下肢有创伤组22例。2例因股静脉损伤行手术治疗,溶栓治疗20例;随访15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6.7%、14.3%、15.4%、18.2%、25%。结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严重创伤患者,应接有无下肢合并伤分为二种类型。合并下肢损伤者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及早诊断是挽救肢体、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乳腺脓肿一经确诊。必须采取外科手段排脓。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法创伤巨大。换药频繁。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愈合后遗留较明显的手术疤痕,常导致乳房变形,很难为现代女性接受。如何减少创伤,加快愈合,尽量保持乳腺的完整美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临床课题。我科自2002年2月以来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对乳腺脓肿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传统的切开引流法在伤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天数、伤口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8.
粘贴式负压吸引治疗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严重乳糜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因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4天,颈部引流管流出乳糜样液体21天入院。患者2006—10—20在外院行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可疑胸导管损伤,予缝扎,检查无明显淋巴瘘,术野置橡皮引流管接负压球吸引。术后第一天即引出渗液约400ml,第二天进食后引流液持续增加,为白色乳糜液,最大量达1200ml/24h,诊为乳糜瘘。予局部加压包扎、禁食、善宁抑制消化液分泌、全胃肠外营养,引流量为700~800ml/24h,引流管不畅,术野积液红肿,乳糜液自引流口溢出,遂于2006—11—13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99.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阴道瘘的病因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lal excision, TME )近十年来已成为直肠癌切除的金标准[1].随着术前新辅助放疗的联合应用,吻合器和闭合器的普遍使用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行根治术的同时,保留了正常的肛门括约肌功能,但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也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筛选胃腺癌相关基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胃腺癌相关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按一步法抽提胃腺癌和对照胃(正常)组织的RNA并纯化mRNA;将12800条人类基因PCR产物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对照胃和胃腺癌组织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DNA一链做探针,混合后杂交上述基因芯片。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12800条基因中,胃腺癌与正常胃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在所检测的5例临床标本中均存在显差异表达的基因共27条(0.21%),其中上调的11条(0.086%),下调的16条(0.125%),下调的基因中有2条为新基因。结论:微矩阵基因芯片在筛选胃腺癌发生相关基因的改变时、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胃腺癌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分析为胃癌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