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19篇
  3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胃复安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用药之一,但因过量服用后出现的锥体外系反应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口服胃复安过量中毒的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22岁,农民,自诉因服西药后,四肢瘫软、颈项强直10分钟急诊入院。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因感冒、恶心、欲吐,在当地公社医院口服药物(胃复安、维生素B1)后,恶心、欲吐症状缓解,入院前3小时,口服胃复安20g后,不久即感头晕、四肢瘫软,颈项强直左偏,初步诊断为胃复安过量中毒,查体:T36.8℃,P120次,R22次,BP120/70mmHg。患者被动体位,伸舌左偏,颈项左侧强直及脊椎被动左偏,未发作时,神志清…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一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其亚型核酸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浙南地区RSV及其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根据RSV G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夹心杂交法(RT-PCR-ELSH)随机检测了浙南地区连续两年冬春季期间20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鼻咽部分泌物中RSV及其亚型的病毒核酸;与病毒分离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DFA)、OligoDetect试剂盒比较探讨其临床实用性.结果:202例标本中RSV阳性123例,阳性检出率为60.9%,2002~2003年和2003~2004年冬春季分别为68.2%和52.6%;两个冬春季都以RSV A亚型为主,占78.9%,2002~2003年冬春季A亚型占RSV阳性标本中的76.7%,2003~2004年A亚型占82.0%;RT-PCR-ELSH阳性检出率与其他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T-PCR-ELSH法用于检测RSV及其亚型,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速的方法,非常适用于临床标本的大批量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RSV是引起浙南地区冬春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的病原体,并以A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23.
睡眠低氧血症和氧自由基与小儿夜间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我们对 2 0例有夜间哮喘发作的患儿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及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测定 ,旨在探讨睡眠低氧血症、氧自由基与小儿夜间哮喘的关系。对象选择在本院专科门诊随访有急性夜间哮喘发作的患儿2 0例 ,为夜间哮喘组 ,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为 (9 0± 3 0 )岁 ,经治疗无夜间哮喘发作患儿 10例 ,为非夜间哮喘组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7 6± 2 3)岁 ,诊断标准根据文献 [1]。入选的夜间哮喘组患儿至少 1个月内白天症状稳定 ,研究前至少12h停用一切药物。选择我院小儿外科行斜疝、包茎择期手…  相似文献   
24.
小儿哮喘不同时期气道炎症改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小儿哮喘不同时期气道炎症的改变 ,指导临床治疗 ,测定30例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血清总IgE和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速(PEFR)的变化 ,且与1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显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MDA、ECP、总IgE比缓解期明显升高 ,而SOD、PEFR明显下降(P均<0.0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 ;与对照组比较 ,缓解期MDA、ECP、总IgE也有明显升高(P<0.01) ,SOD明显下降(P<0.01) ,PEFR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 ,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气道炎症加重 ,存在气道狭窄与阻塞 ,哮喘缓解期可以无临床症状 (PEFR正常) ,但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因此,若要终止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监测气道炎症改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5.
陈小芳  杨彦  刘云  赵捷  沈亚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692-3694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周期中进行垂体降调节后的血清激素水平,预测不孕症患者卵巢的反应性,为选择最佳的超促排卵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9例不孕症患者接受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垂体降调节前后月经第3天的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按卵巢反应性指标-获卵数及刺激程度,分为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及过度刺激组,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降调后月经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r=-0.436,P=0.001)。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r=-0.334,P=0.005)。3组比较,年龄无差异性,获卵数、受精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总用量,低反应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正常反应组与过度刺激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降调后3组的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结论:降调后月经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能较敏感地预测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反应性,优于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6.
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副流感病毒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副流感病毒(PIV)的流行情况。方法采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副流感病毒1、2、3型抗原。结果5731例标本中PIV阳性348例(6.1%),其中PIV165例(1.1%)、PIV26例(0.1%)、PIV3250例(4.4%)、混合感染27例(0.5%);2003~2006年PIV检出率分别为9.1%、5.7%、8.9%、2.0%(χ2=88.47,P<0.01);PIV3在≤1岁组检出率高于>1岁组(χ2=9.03,P<0.01)。结论2003年1月~2006年12月,温州地区ARI患儿中有PIV1、PIV2、PIV3及混合感染不同程度的流行,婴儿期易感。PIV3为优势流行株,2003~2005年几乎呈全年的流行态势,并且年度流行高峰不同,以夏季为多。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2005~2006年温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7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择3970例ARI患儿。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8例,下呼吸道感染3662例。采集门诊患儿咽拭子及病房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及腺病毒(ADV)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送检标本阳性1773例,阳性率44.7%,以RSV最高(36.2%)。病毒总检出率在性别间(χ^2=9.2P〈0.01)、年龄组间(χ^2=120.5P〈0.01)、疾病种类间(χ^2=101.3P〈0.01)及门诊、住院患儿间(χ^2=180.4P〈0.01)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RSV仍是温州地区2005~2006年ARI患儿的主要病毒病原,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对呼吸道病毒易感,且婴幼儿(尤其〈6个月)易感;住院患儿病毒检出率高,以毛细支气管炎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8.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炎性细胞通过合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而诱发哮喘发作.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到复杂的生物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了探计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及分布情况。方法:分析医院ICU病房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35例重型颅脑损务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通气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检验。结果:本组35例中首次细菌学检验有23例分离出致病菌,阳性率65.7茗。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7例占73.9茗。35例共行细菌学检验94例次,获得阳性结果79例次,送检阳性率达84.04%以后在拔管前每周1次共64次细菌学检验中,阴性次数8例次,占12.5%,单纯细菌感染52例次,二重感染1例次,细菌、直菌混合感染3例次,气道内致病菌种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结论:11111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可致下呼吸道致病菌定植,易致呼吸道感染,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及其受体CCR4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哮喘组。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h后留取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BALF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和血清中TARC和白介素(IL)-4蛋白的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mRNA、CCR4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BALF和血清中TARC的浓度[分别为(458.36±114.98)pg/ml、(145.56±28.3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6±2.38)pg/ml、(73.79±29.27)pg/ml](P〈0.01);哮喘组BALF和血清中IL-4浓度[分别为(35.46±12.47)pg/ml、(3.82±1.1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3±1.57)pg/ml、(0.88±0.33)pg/ml](P〈0.01);肺组织中TARCmRNA及其受体CCR4mRNA的表达,哮喘组[分别为(1.12±0.08)、(0.91±0.1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3±0.12)、(0.62±0.10)](P〈0.01);免疫组化显示TARC蛋白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哮喘组表达量(0.103±0.015)显著高于对照组(0.045±0.007)(P〈0.01)。结论TARC及其受体CCR4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病过程,气道上皮细胞是TARC重要的来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