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1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目的探讨儿童皮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儿童皮肌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JDM中,男女比例为1:1.7,首发症状以皮疹为主,儿童患者的面部水肿性紫红斑阳性率显著高于成人患者,发热、关节痛、心脏受累、吞咽困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成人患者,未见间质性肺炎及恶性肿瘤。结论儿童皮肌炎以女性多见,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系统损害轻,且不伴发恶性肿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2.
患者女,52岁.颜面、四肢反复起疼痛性红斑2月余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臂出现红色皮疹,绿豆大小,无明显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增多增大,部分红疹中央出现水疱,呈虹膜样外观,触痛明显,皮损逐渐扩展至四肢和颜面,无口腔溃疡及关节肌肉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形红斑",给予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次.  相似文献   
163.
盐酸氮卓斯汀治疗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氮卓斯汀片口服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共治疗143例荨麻疹患者。试验组71例口服氮卓斯汀2mg,每日1次,对照组72例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急性荨麻疹疗程为14d,慢性荨麻疹为28d。结果:氮卓斯汀组,显效率为53.52%,有效率为76.06%;氯雷他定组,显效率为58.33%,有效率为79.1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氯雷他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氮卓斯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盐酸氮卓斯汀治疗荨麻疹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164.
目的:了解磷酸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Akt(p-Akt)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在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大小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将50例SCC按肿瘤大小及是否转移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p-STAT3,p-Akt及p-ERK1/2的表达,评估其与SCC大小及转移的关系。结果:p-STAT3、p-Akt及p-ERK1/2在SCC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STAT3和p-Akt的阳性表达在有转移的SCC中高于无转移的SCC(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p-ERK1/2的阳性表达与SCC的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p-STAT3,p-AKt和p-ERK1/2在SC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p-STAT3和p-AKt在SCC的转移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p-ERK1/2则在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5.
目的:克隆MIA/CD-RAP的启动子序列并对其进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方法:从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A375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IA/CD-RAP启动子序列,并将其克隆到载体pGL2-Ba-sic上,再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和测序。结果:酶切电泳和DNA测序结果表明,已成功克隆了人黑素瘤MIA/CD-RAP启动子序列。结论:人黑素瘤MIA/CD-RAP启动子序列的克隆,可为进一步研究MIA/CD-RAP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调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波长752nm的调Q—Alexandrite激光PhotoGenica HT10治疗1985例太田痣患者,并从年龄、治疗次数、间隔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疗效。结果1985例太田痣患者中显效率97.88%,总有效率100%;各年龄组均有良好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55.2%)需经4~5次治疗即可获较好疗效,极少数(0.8%)患者,需要治疗10次以上;治疗1~3次及6~10次达到较好效果的分别占18.2%和25.8%;2次治疗时间间隔4~6个月组与治疗间隔6个月组显效率高于不足3个月组,但治疗间隔4~6个月组与治疗间隔6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少数病例(4.48%)出现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及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752nm紫翠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可视为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7.
目的:确定雌激素对白念珠菌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LRP3炎性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将其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白念珠菌组、白念珠菌+10~(-10)mol/L17β-雌二醇组、白念珠菌+10~(-9)mol/L 17β-雌二醇组和白念珠菌+10~(-8)mol/L17β-雌二醇组。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NLRP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F-κBp65和caspase-1p20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巨噬细胞在白念珠菌的刺激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内NLRP3 mRNA的表达、NF-κB和caspase-1p20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β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加入雌激素干预后,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增高,细胞内NLRP3 mRNA表达、NF-κB和caspase-1p20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β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抑制白念珠菌诱导的NLRP3表达、caspase-1的活化和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8.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 ,PR )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大多数病人一生只患病1 次.我们在此报道2例复发性玫瑰糠疹(recurrent pityriasis rosea ,RPR )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69.
170.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标本和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A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组织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P<0.01);CA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F-1α,VEGF的表达与CA组织中MVD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HIF-1α和VEGF在CA组织中过度表达,二者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参与CA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