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的TGF-β1和HA,LN,Ⅳ-C,PⅢP对肝纤维化的关系,并与肝组织的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评价其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用ELASA法测定血清TGF-β1的水平,用ELASA和RIA法检测血清HA,LN,Ⅳ-C,PⅢP的水平.肝脏病理切片常规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进行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分级分期.结果血清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Ⅳ-C,PⅢP呈正相关关系.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TGF-β1和HA,LN,Ⅳ-C,PⅢP的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GF-β1和HA,LN,Ⅳ-C,PⅢP水平可做为评价肝纤维化动态改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2.
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SARS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SARS患者在病程早期外周血白细胞(4153.25±515.61)μl和淋巴细胞(1 535.14±147.91)μl,CD3+(941.45±101.64)μl,CD4+(378.35±42.51)μl,CD8+(436.39±52.41)μl及CD4+/CD8+比值(0.95±0.54),较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6958.52±789.45)μl和淋巴细胞(2589.63±351.81)μl,CD3+(1 465.28±139.23)μl,CD4+(798.65±69.35)μl,CD8+(563.89±71.81)μl及CD4+/CD8+比值(1.49±0.64)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评价其对判断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用酶免疫法测定 123例各临床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同时用ELA及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粘层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其中30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比较各组肝炎之间血清TGF-β1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HA 、LN、Ⅳ- C、 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TGF-β1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肝组织炎症活动时,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各级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无相关性;而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呈正相关(r=0.612,P<0.05).在肝纤维化程度S0-1与S2-3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入肝硬化后血清TGF -β1升至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有关系,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影响.可作为一种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与血清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但不能替代肝穿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44.
陈学福 《大众医学》2011,(12):23-23
慢性乙肝是可控却难治的慢性疾病。慢性乙肝患者的全程管理是规范治疗的需要。在抗病毒治疗中,患者能否与医生形成良好互动,做到“听医生的话,按医嘱做”(临床用语可表述为“依从性”),这是保障治疗效果、规避风险的基础,而患者的依从性是需要通过管理来改善的。  相似文献   
45.
骨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一种带有侵袭性的肿瘤,传统的刮除植骨术有40~70%的复发率。经多年研究与实践,证明本病复发率高低的关键在于肿瘤去除是否彻底。据此,我院骨科采用彻底刮除肿瘤后,用氯化锌的药物作用将残余瘤细胞灭活,应用120余例,复发率降至10%以下,而且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单用或联合应用泛昔洛韦和肝炎灵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探讨泛昔洛韦及泛昔洛韦和肝炎灵联合应用抗HBV的疗效。方法112例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3组。泛昔洛韦组39例,泛昔洛韦500mg,tid;肝炎灵组33例,肝炎灵4ml,肌注,qod;联合用药组40例,泛昔洛韦 肝炎灵。每组治疗24周,随访24周。治疗前与治疗后1、3、6、12个月时复查肝功能、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6%、18.2%、72.5%,ALT复常率分别为69.2%、48.5%、90.0%,联合用药但与肝炎灵组、泛昔洛韦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7.9%、9.1%、25.0%;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0.3%、9.1%、17.5%,3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24周3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8.2%、15.2%、50.0%;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8%、9.1%、27.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泛昔洛韦抑制HBVDNA优于肝炎灵,联合用药能提高HBVDNA阴转率,泛昔洛韦对促进HBeAg阴转、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作用不明显,联合用药也未能提高此作用;但联合用药增加HBeAg阴转的持续应答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降粘抗栓片I号混悬液对急性心肌缺血犬的冠脉、主动脉血流量及心率的影响.方法:用犬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冠脉结扎技术,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实验方法.结果:降粘抗栓片I号中药制剂能减少冠脉结扎后的冠脉流量下降(P<0.05)和主动脉流量的下降程度(P<0.05);有维持冠脉结扎后的心率作用.结论:降粘抗栓片I号有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前S1抗原和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和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 11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总阳性率68.9%,PreS1总阳性率54.8%,有显著性差异(X2=53.24,P<0.005).HBV-DNA、PreS1在HBeAg( )组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组(HBV-DNA:X2=226.24,P<0.005;PreS1:X2=49.64,P<0.005).PreS1和HBeAg与HBV-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56.9%和63.3%,PreS1的敏感性高于HBeAg,但特异性则相反.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升高,PreS1和HBeAg的阳性率亦随之升高,HBV-DNA含量低时PreS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结论 联合检测HBV血清标志物、PreS1,并动态监测HBV-DNA的含量,在观察慢性乙肝患者HBV复制、疗效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PreS1可作为HBeAg阴性、无条件开展HBV-DNA检测时的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49.
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又名红车轴、红花苜蓿、红荷兰翘摇等,为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小亚细亚与东南欧,广泛分布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也有大面积种植,主要分布于甘肃、湖北、重庆等地。民间用其花序煎剂治感冒和肺结核、祛痰、利尿和消炎,外敷治脓肿、烧伤和眼疾等,并有应用花、种子、植株及根部制膏、浸膏、糊剂、煎剂和泡茶饮用,来治疗肠胃疾病[1]。近期研究发现,红三叶还具有抗癌,抗氧化,调节人体激素平衡,改善骨质疏松、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清除自由基等作用[2~4]。鉴于其独特的药理功效及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对岷…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42.9%、78.6%、57.1%,复发率为26.2%,无应答率为21.4%。RVR组、EVR组的SVR为77.8%、72.7%,均高于非 RVR 组、非 EVR 组的41.7%、0(P 值分别为0.02、0.00)。SVR 组的病程(10.0±4.6)年、基线 HCV RNA(5.67±0.82)lg拷贝/mL、基因Ⅰ型占45.8%,显著低于非SVR组的(17.2±5.6)年、(6.39±0.92)lg拷贝/mL 和83.3%(P 值分别为0.00、0.02、0.01);IL-28B 基因多态性 CC 等位基因为83.3%,明显高于非SVR组的50%(P=0.02)。81%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是有手术史或输血史,78.6%的患者病程>10年。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感染 HCV 年限、基线 HCV RNA 载量、非基因Ⅰ型以及IL-28B等位基因CC型和RVR、EVR是预测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