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药芪丹通脉片对心肌损伤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芪丹通脉片(QDTMT)对心肌损伤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用QDTMT给SD大鼠连续灌胃14d,第12日起动物皮下注射ISO(48μmol.kg^-1d^-1),每日一次,连续3d,复制心肌损伤大鼠模型,结果:中药复方制剂QDTMT能明显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浆血栓素B2(TXB2)水平,提高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水平和6-keto-PGF1α/TXB2比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显性差异(P<0.05,P<0.05,P<0.05和P<0.01)。结论:QDTMT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前列环素与的血栓素平衡来抗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特治星)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护肝、利尿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日3次,静脉注射;对照组在护肝、利尿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使用头孢噻肟2g,每日2次,静脉注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腹水常规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总有效率可达88.2%,优于对照组78.1%,而且对于肝功能的恢复、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9.4%。结论 表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细菌感染,控制内毒素血症的扩散,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提高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肝豆状核变性(内脏型)1例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510080)陈学福患者女性,23岁,干部。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曾在门诊以“肾病”治疗半年无效,并逐渐出现胃纳差、乏力、眼黄、尿色深黄。腹部B超提示肝脏多发性小结节,疑为肝癌。曾做肝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在预防和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有效性。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期间,共收集NHL合并HBV感染患者84例,在化疗同时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或恩替卡韦(0.5 mg/d),对病毒学突破率,原发性无应答率、病毒学突破相关性肝炎突发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的病毒学突破率、肝炎突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copies/mL组,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病毒学突破率为34.2%,原发耐药率为10.5%,肝炎突发率为26.3%,肝衰竭发生率为2.6%;服用恩替卡韦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2%,0%,0%,0%,两者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HL并HBV感染患者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DNA<103copies/mL,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疗效相当;抗乙肝病毒治疗前HBV DNA>103copies/mL的患者恩替卡韦有更低的病毒学突破率及肝炎突发率,能更好地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治疗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且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5例ALT<2×ULN且G≥2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Peg-IFN α-2a治疗组27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28例,接受48周治疗,数据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治疗24周时,Peg-IFN α-2a组有8例患者HBeAg被清除,占29.6%(χ2=9.71,P<0.01),其中6例HBeAg血清转换,占22.2%(χ2=6.98,P<0.01);2例HBsAg被清除,占7.4%.Peg-IFN α-2a组与恩替卡韦组HBeAg滴度分别下降(1179.8±582.6) PEIU/mL和(441.5±258.8) PEIU/mL(t=2.66,P=0.01).恩替卡韦组和Peg-IFN α-2a组分别与其基线相比,HBV DNA分别下降(4.520±0.694)lg拷贝/mL和(3.520±1.442)lg拷贝/mL(t=2.45,P=0.029).Peg-IFN α-2a组G3患者较G2患者有更高的HBeAg阴转率(χ2=4.23,P=0.041).结论治疗24周时,Peg-IFN α-2a在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HBeAg滴度下降较恩替卡韦有明显优势,恩替卡韦降低HBV DNA载量更为有效.在基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高患者中,Peg-IFN α-2a可能有更高的HBeAg清除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的临床疗效并探讨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方法:100例入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治疗52周进行疗效评估。以52周出现HBeAg血清转换有无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基线ALT、基线HBeAg、基线HBV DNA、治疗期间HBV DNA变化模式(12、24、36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治疗期间HBeAg变化模式(12、24、36周HBeAg下降>1 log及12、24、36周HBeAg下降>2 log)1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替比夫定治疗52周完全病毒学应答率81%,HBeAg血清转换率31%,病毒学突破率4%。治疗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与基线HBeAg值相关(P<0.01),而与基线ALT值和基线HBV DNA无相关性。其中基线HBeAg≤500 PEIU/ml与HBeAg>500 PEIU/ml的患者52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按其作用强弱依次为:24周时HBeAg下降>2 lo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按中医辨证分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各型患者均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不同中医证型HBV DNA的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HBsAg阴转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HBV DNA的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最高,分别为54.5%、30.3%、12.1%,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8.
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87例隐源性肝炎行肝活检进行组织学分析.常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m染色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病理切片进行铜染色、糖原染色、刚果红染色.结果:经过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及其他特异性诊断指标检查,87例隐源性肝炎有57例得到了确诊,诊断率为65.5%.其中隐匿性乙型肝炎16例(占18.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4例(占16.1%),自身免疫性肝病13例(占14.9%),肝吸虫病3例(占3.4%)及其他疾病11例.结论:肝脏穿刺活检在隐源性肝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提高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建议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 ( HXTMT)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犬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1用犬作为实验材料 ,结扎其冠状动脉 ,造成急性心肌缺血 (“血瘀证”)模型 ,经十二指肠灌入实验药物 ,从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 ,检测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重要指标 ;2选择符合 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患者 ,口服 HXTMT4片 ,3次 .d- 1 ,1mo为 1疗程 ,采用自身对照 ,检测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该中药制剂能降低实验性心肌缺血犬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全血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和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P<0 .0 1) .结论 活血通脉片能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血液流变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降粘抗栓片Ⅰ号对犬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研究复方中药制剂—降粘抗栓片Ⅰ号(JNKST Ⅰ)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经胃一次性灌胃给药,经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测定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发现,JNKST Ⅰ可维持冠脉结扎后心功能趋势,能减少冠脉结扎后冠脉流量的下降程度(P<0.01);能降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加快红细胞电泳(P<0.050.01)。结果提示,JNKST Ⅰ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