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笔者通过对50例高龄食道贲门癌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强调术前充分做好准备及护理,积极治疗伴发病;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后早期注意心肺功能的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各种引流管等多方面的护理配合,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32.
陶帅  陈妙玲  周元元  庞雨佳  何韵 《现代医院》2023,(9):1338-1340+1343
公立医院纪委作为党内专责监督机构,在护航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以某大型公立医院为例,详细介绍了医院纪委基于零缺陷管理理论,开展了包括建立全员化责任机制、建立零缺陷管理预防机制、强化工作过程和环节质量控制、建立完善防错措施于一体的工作缺陷闭环管理运动。医院纪委将工作缺陷管理作为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履行第一监督职责,最大程度降低医院内部工作缺陷,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1.5 T MR兔坐骨神经在体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纤维束示踪的可行性及优化参数。材料与方法采用400 s/mm2、1000 s/mm2、1400 s/mm2 3个不同b值对1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在1.5 T MR上行32方向DTI及纤维束示踪,测量并比较在不同b值下纤维束数量、平均长度、总像素、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最大本征向量(λ1)、图像的信噪比(SNR)。结果 b=1000 s/mm2时神经纤维束得以较好显示,纤维束走行与兔坐骨神经解剖一致。b=1000 s/mm2时纤时维束数量、平均长度和总像素数量均高于其他两个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个b值下纤维束FA无显著性差异;ADC、λ1和SNR随b值的升高而下降。结论 1.5 T MR兔坐骨神经在体DTI纤维束示踪是可行的,b=1000 s/mm2时纤维束示踪图像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分子信标荧光PCR体系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应用于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保守序列,针对α毒素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分子信标探针,用FAM荧光剂标记探针的5’端,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分析,同时以10种细菌作对照。结果分子信标荧光PCR反应体系检测10种细菌,只有产气荚膜梭菌出现特异荧光信号,其他均无荧光信号,而且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对40份食品样品进行检测,3份产气荚膜梭菌PCR阳性,其余样品为阴性,检测仅需2 h。3份阳性样本经传统方法培养,2份有检出产气荚膜梭菌。结论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食品污染物及感染性腹泻等监测工作中,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T2弛豫时间(T2值)测定在不同时间段去神经骨骼肌退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七组,每组5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去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于模型制成后1、24、48 h,1、2、4、6周不同时间段行双侧下肢MR扫描,测量不同时间段腓肠肌的T2值,扫描后分别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去神经肌肉1及24 h各扫描序列上信号均无异常,去神经侧腓肠肌1~24 h的T2值:(31.76±1.23)ms,假手术侧T2值为:(30.65±1.05)ms,T2值与假手术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3.884,P0.05)。48 h后T2图上可显示去神经支配腓肠肌信号轻度增高,T2值为(40.75±1.02)ms;1~2周时肌肉T2值继续升高,6周达高峰(57.04±1.79)ms,T2值时间曲线呈缓慢上升型。假手术侧T2值与48 h的T2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346.903,P0.01);T2值增加与病理上出现肌肉水肿、变性,肌细胞间毛细血管增多,扩张相一致。结论损伤后48 h的T2值测定可早期发现去神经肌肉的异常改变,明显早于肌肉萎缩的形态学改变,T2值随着去神经骨骼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T2值时间曲线可客观反应去神经后肌肉的退变,可作为检侧去神经肌肉异常的敏感、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兔急性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与修复的T2值-时间曲线变化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44只新西兰兔采用挤压右侧坐骨神经的方法建立腓肠肌退变及修复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间段行双侧小腿(失神经侧、假手术侧)MR扫描,分别测量不同时间段失神经腓肠肌T2值及横截面积,观察展趾反射、Tarlov坐骨神经评分,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48 h开始升高,48 h至9周T2值与假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均高于假手术侧.T2值-时间曲线为逐渐上升-缓慢下降型.失神经侧后肢横截面积于术后1周开始缩小,6周萎缩最明显,7周逐渐恢复,10周后肢横截面积基本恢复正常.失神经侧腓肠肌T2值与同侧后肢功能评价指标之间呈负相关(r=0.84、-0.48.P均<0.05).结论 定量测量失神经骨骼肌的T2值可预测肢体功能的变化趋势:随着T2值升高,肢体功能障碍加重,T2值开始缩短时,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动态测量T2值可作为早期、无创检测失神经骨骼肌退变及修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0年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及在食品中的分布状况、生物学特征。方法对食品中检出的159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并对14株O4群副溶血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结果 159株副溶血弧菌共分46个血清型,血清型以O2:K28最多,占6.67%,14株O4群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相似性均在80%以下,菌株谱型差异较大。其毒力基因TLH+、TDH-、TRH-。结论食品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菌型非常分散,食品之间存在严重交叉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及流通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耳针治疗仪刺激耳甲腔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对符合标准的45例糖尿病患者,用耳针治疗仪刺激耳甲腔,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自身治疗前与治疗后对照的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75g葡萄糖负荷2h后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经统计学处理,HbAlc明显下降(P<0.05,P<0.01),FBG及P2BG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结论:利用耳针治疗仪刺激耳甲腔具有改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为使医院高速、持续发展具备强劲而健全的驱动力,文章提出创建"幸福文化"并就在如何在医院文化建设体系中构建这一全新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0.
王青  黄明媚  陈妙玲 《重庆医学》2015,(7):977-978,997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催产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引产过程中滴速的调控方法以及 GDM 对催产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 GDM 初产妇196例为 GDM 组,同期经催产素引产的非 GDM 初产妇371例为对照组。各组根据不同的输注浓度(5、10 mU/mL)及滴速调节方式(等差/等比)分别分为 A1、A2、B1、B2组。对比分析各组引产开始至最佳有效宫缩时间、催产素用量、引产成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GDM 组至最佳宫缩时间 A1组最长,B2组最短,A2组显著长于 B2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浓度及滴速相同情况下 GDM 组至最佳宫缩时间均分别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催产素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GDM 会降低产妇对催产素引产的敏感性,催产素以10 mU/mL、8滴/min 起、等比递增调控是安全有效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