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急性小肠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小肠缺血(acuteintestinal ischemia,AⅡ)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外科急症,总病死率为60%-100%。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血中微转移的检测和意义。方法:以CD44v6基因作指标,以半定量RT鄄PCR方法检测46例胃癌患者和6例非恶性病对照者。结果:6例对照者外周血和骨髓血中都未检出CD44v6mRNA表达,4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骨髓血中CD44v6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84.8%和86.9%(39/46例,40/46例),骨髓血阳性表达率稍高于外周血(P>0.05),外周血中弥漫型癌血中32例有30例有CD44v6mRNA表达,表达率93.75%,而肠型癌血中14例仅有9例有表达,表达率64.2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骨髓血中弥漫型癌32例中31例有CD44v6mRNA表达,表达率96.87%,而肠型癌血中14例仅有10例有表达,表达率为71.4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骨髓血中CD44v6基因的微转移表达可提高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通过血管内放射防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后再狭窄 ,动态观察其对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机理。方法  4 0只兔行CEA后 ,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 0Gy、10Gy、2 0Gy及 4 0Gy放射剂量的3 2 P ,于术后 3d、7d、14d、2 8d及 5 6d分别处死动物 ,取出血管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术后除 3d及 7d外 ,对照组发生明显内、中膜增生及管腔狭窄 ,而内放射组可见内、中膜增生明显受抑制 ,管腔面积缩小显著减轻 (P<0 .0 5 )。SMC凋亡率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均于术后 3d增加 ,7d时达高峰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2 0Gy和 4 0Gy的作用明显强于 10Gy组 (P<0 .0 1)。结论 内放射治疗可能是通过抑制SMC增殖、迁移 ,诱导SMC凋亡 ,防治再狭窄 ,并且随剂量呈递增效应 ;球囊损伤后早期以细胞增生和凋亡为主要表现 ,晚期表现为内、中膜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基因(EC鄄CD)联合干扰素-酌(INF鄄酌)基因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CD转导EC鄄CD基因;AdCMVINF鄄γ转导鼠INF鄄γ基因。采用体外培养和小鼠移植瘤实验,研究EC鄄CD基因联合INF鄄γ基因对CT26大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AdCMVIFN鄄γ感染对CT2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dCMVCD/5鄄FC联合AdCMVINF鄄γ可以增强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IC50明显变小(P<0.01),肿瘤生长明显抑制(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EC鄄CD基因与INF鄄γ基因联合治疗后肿瘤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EC鄄CD基因联合INF鄄γ基因可以明显增强抗肿瘤效应,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增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32P液体球囊防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再狭窄(RS),动态观察内放射对中膜平滑肌细胞(SMC)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兔CEA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0、10Gy、20Gy、40Gy放射剂量(32P),术后3,7,14,28,56d分别处死动物,观察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对颈动脉内膜厚度及 SMC凋亡PCNA的影响.结果:术后兔血管内、中膜厚度呈递增趋势,其中以14d后增加尤其显著,各治疗组与照射组相比,除术后3、7d外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各照射组的凋亡率和PCNA阳性细胞均于术后3d增加,7d时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放射治疗可能是通过抑制SMC增殖、迁移,诱导SMC凋亡,防治RS,并且随剂量呈递增效应;球囊损伤后早期以细胞增生和凋亡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为内中膜厚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6.
倪绍忠  陈国玉 《江苏医药》1999,25(8):593-594
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和重建在胸腹主动脉瘤术中较为常见。我们采用异搏定和能量合剂经SMA灌注,以观察两种药物于完全阻断60分种和再灌注30分钟两时相对小肠组织ATP酶活性和ATP含量的影响,以期增加小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耐受性,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及标本取材:正常青紫兰灰兔15只,雌雄不限,体查1.8~2.3kg,由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将15只灰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SMA灌注异搏定(0.15ms儿s)、能量合剂和生理盐水。实验前12小时禁食,正常饮水。麻醉满意后,常规固定,消毒…  相似文献   
107.
陈国玉  马洪太 《江苏医药》1997,23(9):F003-F003
腹主动脉瘤(AAA)发病率日趋增高,国外资料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2.6%~9%,直径大于5cm者破裂率达50%,大于10cm者达80%。为探索AAA病因及发病机理,并寻求药物治疗的新方法,我们率先在国内应用猪胰弹力蛋白酶对大鼠肾下腹主动脉节段加压灌注建立了大鼠AAA模型,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雄性SD大鼠由南京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每只200~3009。猪胰弹力蛋白酶由Sigma公司提供。二、模型制作方法:大鼠以氯胺酮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沿腹中线打开腹腔,显露并游离腹主动脉及右骼总动脉,结扎周围侧支,在左派静脉以下水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应用吻合器经腹行食管下段部分切除再吻合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自1995年10月至2001年11月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用吻合器作食管下段部分切除再吻合48例(切除组)的疗效,并与20例同期仅行周围血管离断术(单纯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别观察食管曲张的消除率、再出血率、手术死亡率、吻合口狭窄以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单纯组再出血率为25%(5/20),切除组无再发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的治愈率切除组为100%,而单纯组为50.0%(10/20)。吻合狭窄发生率切除组为4.1%(2/48),单纯组为0。两组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 应用吻合器行食管下段切除再吻合术是安全的,可使断离更为彻底,降低复发,从而进一步提高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结节性甲状腺肿外科临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临床常见疾病,虽属良性,但有恶变可能,故治疗上有不同见解。本院12年中甲状腺手术1058例,经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63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前列腺素E1防治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家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20只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前列腺素E1组(n=10),前列腺素E1组术后每日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 0.2μg/kg,共10天。各兔于术前、术后3天及1、2、4、8周留取静低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血栓素A2(TXA2)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家F1α(6-keto-PCF1α);术后4、8周每组随机处死家兔各5只,留取颈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3天及1、2周与对照组相比,前列腺素E1组TXB2明显降低,6-keto-PCF1α明显升高,TXB2/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1),术后4、8周逐渐恢复正常。术后4、8周,前列腺素E1组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腺素E1有抑制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中膜增厚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