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对上海市1991~1994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了描述性研究.结果显示:车祸发生率58.45~97.68/10万,车祸死亡率为4.61~5.58/10万,万车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但仍处在较高水平.交通事故夏秋季节多于冬春季节;一天中上午9:00~11:00和下午2:00~4:00多发.事故大部分是由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的.主要肇事原因:司机不按规定让行、跟车过近和疏忽大意;骑自行车者猛拐、争道和占道;行人和乘车人违章穿行.对各人群要针对性加强管理和教育,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介入血管腔内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6例脾动脉瘤患者,其中真性脾动脉瘤10例,假性脾动脉瘤6例,介入治疗术前均经血管超声、CT及DSA明确诊断。14例行弹簧圈动脉瘤或载瘤动脉栓塞术,2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瘤体内填塞。患者术后3天和1周复查血常规和血淀粉酶;术后1周、3个月、6个月CT增强扫描复查。结果 14例弹簧圈栓塞患者术后CT增强扫描均未见栓塞以远脾动脉主干显影,动脉瘤体无对比剂填充,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瘤体内填塞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CT增强扫描示脾动脉主干及分支血管血流通畅,瘤体无对比剂填充。7例出现低热,8例有左侧季肋区隐痛,低热及腹痛症状均在3~5天缓解或消失,8例载瘤动脉栓塞患者2天血淀粉酶复查有不同程度升高,1周复查时恢复正常。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是一种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真、假性脾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PNS)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弥漫性肺泡损伤(acute diffuse alveolar damage,ADA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研究组。B组和C组注射博来霉素以诱导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随后B组注射0.9%氯化钠液,连续3 d;C组注射PNS,连续3 d。干预结束后,测定3组大鼠动脉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PAM)和中性粒细胞(PMN)总数、BALF中蛋白含量及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肺组织含水率;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处理后B、C组的TNF-α水平、BALF中的蛋白含量和PMN总数、肺组织含水率均明显升高,而SOD含量明显降低;但C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B组。光镜下观察可见,B组肺组织间质水肿,细胞浸润明显;C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显著轻于B组。结论:PNS对博来霉素诱导的SD大鼠的ADA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和枢椎椎板螺钉联合枕骨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两种术式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72013年12月,采用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和枢椎椎板螺钉联合枕骨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两种术式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756岁,平均36.6岁,病程256岁,平均36.6岁,病程24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术前评分54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术前评分511分,平均(7.91±1.97)分。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证实寰枢椎脱位,高位脊髓压迫。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11分,平均(7.91±1.97)分。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证实寰枢椎脱位,高位脊髓压迫。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患者随访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滑脱。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改善,JOA评分948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患者随访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滑脱。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改善,JOA评分916分,平均(12.45±1.86)分,平均改善率47.60%。结论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上颈椎脱位手术安全,减压充分,复位良好,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通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以及通过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的变化来评价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70mL。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和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当中未发现医源性脊髓或神经损害,术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创伤小、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置管溶栓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50例患者发生的67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经股动脉插管行上肢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先用泥鳅导丝行血栓闭塞段导丝穿通术,然后经导管团注尿激酶25万u,如果血栓不能完全清除则保留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1~3 d,置管溶栓治疗后24、48、72 h行造影复查,如血管造影显示血栓完全溶解则终止溶栓。结果 67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中,8例次经过尿激酶团注治疗透析道恢复通畅;在置管溶栓后24、48、72 h造影复查时分别有34例次、18例次及5例次显示血栓完全溶解而停止溶栓治疗;2例次溶栓治疗失败。所有病例在置管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微创、安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68.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合理使用极为重要,为了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本文调查了我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二门诊1996年3月至1997年3月每月中两日的全部门诊处方共7696张。 2 调查项目 处方中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使用途径、起止日期、总用量、费用、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 3 计算方法 根据WHO建议,用规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和Ghodse提出的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作为评价医生是否合理用药的指标,规定DUI≤1为合理。其计算公式为: DDDs=处方用药总量÷DDD  相似文献   
69.
70.
103例保脾手术临床报告福州市第二医院余良渊,陈国平,朱劲超脾破裂是腹部外科常见急诊,据脾破裂程度,选择不同术式是近代脾外科特点。我们自1974至1994年采用保脾手术治疗脾破裂10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03例,男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