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61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初步探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参数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513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和40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液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 CASA检测结果显示513例不育患者中呈正常精子状态者197例,占38.4%;弱精症180例,占35.1%;少精症75例,占14.6%;无精症61例,占11.9%.在弱精症和少精症组中,CASA 的精子运动速度参数VCL、VSL、VAP、BCF显著低于生育组(P<0.05).而ALH、MAD、LIN、STR、WOB等精子运动方式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精子状态组VCL、VSL、VAP、ALH、MAD、LIN、STR、WOB等参数较生育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BCF有所升高,但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向运动精子率(PM)在生育组、正常精子状态组、少精症组、弱精症组及无精症组中依次降低,且该参数是所有CASA分析参数中唯一在各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的指标. 结论前向运动精子率能客观评价精子的质量,为男性不育和辅助受孕技术评估提供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加间歇性雄激素阻断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3例T3。期或T4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B组15例采用非那雄胺加比卡鲁胺加戈舍瑞林治疗。间歇期内B组继续服用非那雄胺。结果:治疗后9个月,A组1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8.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0.3~37.3ng/ml,平均(7.6±6.5)ng/ml。B组1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有效率为93.3%。PSA为0.1~10.5ng/ml,平均(4.2±2.8)ng/ml。B组PSA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7(31~82)个月,B组停药间期(25.1±10.1)个月长于A组(15.7±8.6)个月(P〈0.05)。A组5年生存率为55.6%(10/18),B组为66.7%(1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年,A组仍有6例有效(33.3%),B组8例有效(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加上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能使晚期前列腺癌PSA进一步降低,停药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锁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锁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均接受X线平片检查,10例接受CT检查,7例接受MR检查。结果 骨巨细胞瘤2例,骨软骨瘤病1例,嗜酸细胞肉芽肿3例,畸形性骨炎1例,浆细胞性骨髓瘤1例,尤因肉瘤1例,转移瘤4例,结核3例,慢性骨髓炎1例。感染性病变与良、恶性骨肿瘤影像表现各异。结论 结合病变部位和平片、CT及MRI综合表现,可对锁骨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4.
<正> 先天性聋哑是常见的先天缺陷之一,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孕期环境因素和遣传因素造成。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异常与聋哑有关,但有关先天性聋哑的报道较少。我们测定20例先天性聋哑患者头发部分微量元素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程勇  陈卫国  杨慧  王刚  王江云  段刚 《广东医学》2006,27(10):1536-1538
目的提高对肺内多发性结节、肿块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2例资料完整的肺内多发性结节、肿块患者的胸部常规X线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肺转移瘤双侧受累者明显多于单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门及纵隔发生改变者为46.7%,提示多有肺淋巴系统受侵犯。所有病灶瘤周炎症发生比率为26.7%,在结核瘤和霉菌球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肺内转移瘤出现深分叶(26.3%)和毛刺(42.1%)者明显高于肺外恶性肿瘤肺内转移病灶(分别为4.2%和18.1%),说明肺癌肺内转移瘤有较多的原发瘤恶性表现。多发性结核瘤同一病例病灶大小较均匀者所占比率58%,密度不均、渗出浸润影、纤维化、胸膜改变及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均较多见。与转移瘤和结核瘤相比,多发霉菌球有明显单侧肺发病趋势。结论常规X线影像对显示肺内多发结节、肿块的各种表现具有重要的价值,认识这些征象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70岁。1个月前爬山时突发气促、呼吸困难,休息后缓解。现再次发作,出现眼睑浮肿,迅速扩散至整个面部,伴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轻咳,晨起时咳嗽加重,咳少量白色黏痰,少尿,色黄。查体:脉搏104次/分,血压100/60 mmHg,面部浮肿,双颊部红肿明显,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WBC 12.7 g/L,RBC 5.94 T/L,HGB 173 g/L,GRAN 10.1 G/L,LYM%9.1%,GRAN?.2%,尿检:pH5.0,尿液蛋白( ),白细胞( ),红细胞( );生化:PCO23.87 kPa,PO 29.46 kPa,pH 7.449,Hb 91…  相似文献   
87.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教学特点和现状的分析,介绍了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并从设计、内容、管理三方面提出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制作网络课程并实施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88.
介绍近几年来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在临床的应用,主要从图像分割、配准 融合、三维重建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综述;并分析了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与PACS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诸多临床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对脑膜瘤复发的影响。以便能有效地早期预防和控制脑膜瘤复发,改善其预后。方法回顾1993~1997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脑膜瘤患者145例,对其临床诊治过程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资料齐全的有83例,分析其临床因素如性别、年龄、手术切除程度、组织学类型和影像学特征如瘤周水肿、肿瘤形状、肿瘤大小、骨质改变、肿瘤部位、钙化、瘤周边界、CT增强形态。应用SPSS11.07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应用二值多元logic回归模型,以诸多临床因素和影像学特征作为自变量,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形状、肿瘤大小、瘤周水肿、组织学类型,手术切除程度、肿瘤部位和CT增强形态与脑膜瘤复发有明显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形状、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瘤周水肿、组织学类型、手术切除程度、CT增强形态是影响恼膜瘤复发的主要因素。其它囟素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中均显示对脑膜瘤复发无明显影响。结论脑膜瘤手术切除程度、组织学类型和CT扫描增强对脑膜瘤复发有明显影响。可作为预测脑膜瘤复发的显著危险因子和标准。  相似文献   
90.
【摘要】目的:比较数字化断层融合(DBT)及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的异同。方法:回顾性搜集DBT引导乳腺病灶定位患者55例,FFDM引导定位患者65例。两种成像方式引导分别计算病灶中心三维坐标,通过乳腺定位针对病灶定位。当定位针针尖与病灶中心距离≤2cm时认为定位满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种方式定位满意率、定位时间、病灶穿刺时间及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DBT引导病灶定位满意率55/58,高于FFDM满意率67/73;定位时间对比上DBT要低于FFDM(609.14s vs 760.25s,P<0.05);DBT病灶穿刺时间294.09s,低于FFDM 482.58s(P<0.05);患者DBT引导比FFDM接受更少辐射剂量(9.13 vs 13.67mGy,P<0.05)。两种成像方式对恶性病灶定位满意率均高于良性病灶(DBT:26/27 vs 29/31;FFDM:26/27 vs 41/46)。而恶性病灶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则低于良性病灶。结论:相比于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DBT能提供准确病灶深度信息,病灶定位满意率更高、定位时间及辐射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