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泌尿系感染是儿科常见病,泌尿系感染占泌尿系疾病的8.95%,占泌尿系疾病住院患儿的6%[1].据报道3%-5%儿童得过1次泌尿系感染,在发热原因不明的婴儿和小于2岁的儿童中泌尿系感染占5%[2].而泌尿系感染绝大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成为必然.在婴幼儿期选择抗生素受限,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不宜使用,而SMZCO由于过敏率高及口服依从性差且只有口服制剂,选择亦受限.在基层广谱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成为首选,而益萨林(羟氨苄青霉素)价廉物美,对泌尿系感染效果亦佳.对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和抗生素不良反应,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减轻病儿痛苦及减轻病儿家属经济负担.我科从2002年1月-2004年3月采用开放式对照的研究方法,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静脉用益萨林与口服再林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医疗费用、住院天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与连续静脉滴注益萨林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婴幼儿泌尿系感染治疗的成本效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基于 RBL-2H3及 P815细胞系,选择 Compound 48/80(C48/80)为阳性药构建类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模型,初步评价聚山梨酯80、维生素K1注射剂(VK1I)、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BL)导致类过敏反应的潜在风险。方法 应用 CCK-8 法检测 C48/80(10、30、60、100 μg·mL-1)、聚山梨酯 80(2.5、5.0、10.0、50.0 mg·mL-1)、VK1I(0.625、1.250、2.500、5.000、10.000 mg·mL-1)、ABL(0.125、0.250、0.500、1.000、2.000 mg·mL-1)对 RBL-2H3、P815 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阳性药及受试物均选择<IC50浓度进行后续实验;结合中性红染色形态学观察,研究阳性药及受试物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阳性细胞率及Fluo-4AM标记率;ELISA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及组胺释放量。结果 中性红染色结果显示,在C48/80作用下RBL-2H3、P815细胞部分皱缩或者偶有破损,但大部分细胞仍维持完整细胞形态;在聚山梨酯 80、ABL、VK1I高浓度的作用下,RBL-2H3、P815细胞大部分仍能保持正常形态。C48/80在<IC50浓度时能够引起较强的细胞脱颗粒反应,模型建立成功。聚山梨酯80、VK1I在<IC50浓度时均出现了浓度相关性细胞脱颗粒现象,与对照组比较,2种细胞聚山梨酯80 2.5、5.0 mg·mL-1组及VK1I 0.75、1.50、3.00 mg·mL-1组Annexin V阳性率、Fluo-4AM标记率均显著升高(P<0.05、0.01);聚山梨酯 80 2.5、5.0 mg · mL-1 组及 VK1I 1.5、3.0 mg·mL-1组的组胺、β-Hex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0.01)。ABL 组 Annexin V 阳性率浓度相关性升高趋势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仅 P815 细胞 ABL 2.00 mg·mL-1组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不大 ;与对照组比较 ,2种细胞ABL 1、2 mg·mL-1组的Fluo-4AM标记率和组胺、β-Hex释放量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聚山梨酯80、VK1I高浓度具有导致类过敏反应产生风险,ABL 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例1,男,11岁。因头痛、呕吐3天,昏迷20小时入院。查体:T35℃,P120次/分,R10~12次/分,BP66/30mmHg,深昏迷,陈氏呼吸,面色青灰,四肢厥冷,双侧瞳孔针头大小,喉头痰鸣,口鼻流出白色分泌物,心率快,双肺满布中细湿啰音。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细胞数15个,初步诊断流脑。因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死后发现双  相似文献   
74.
核仁磷酸蛋白(NPM1)又称B23、N038,是位于核仁颗粒区的一种在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广泛表达的多功能蛋白质。目前的多项研究发现,NPM1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尤其是在正常核型AML(nk-AML)中检出率最高的一种分子遗传学异常。NPM1突变是AML一类特殊的亚群,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且是AML独立的预后良好的指标。NPM1突变的研究对AML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近年来AML中NPMl基因突变的发现,包括NPM1基因结构与生理功能,AML中NPM1基因突变及NPM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18例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莫沙必利+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A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B组)及莫沙必利+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C组)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的症状及体征情况。结果 B组与A、C两组症状有效率及痊愈率差异显著(P<0.05);然而,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显示比A组高18%的痊愈率。此外,B组与A、C两组体征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与A、B两组痊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莫沙必利可有效控制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普及乙型肝炎预防知识以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率.方法 随机抽取200例社区人群为对象,在健康教育讲座前后,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普通人群对乙肝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并调查自愿接种乙肝疫苗人群比例是否上升.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普通人群正确认识疫苗接种是根本控制HBV感染的认知率由51%提高到98%,愿意接种疫苗人群由30.77%提升至97.86%,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有必要对健康人群进行乙肝预防知识的健康宣教,是加强预防接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抑素C(Cys-C)和乳酸脱氢酶(LDH)在鉴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脑脊液Cys-C含量、速率法检测脑脊液LDH活性,对46例早期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脑脊液进行检测。结果脑脊液胱抑素C在化脓性脑膜炎组为4.17±0.22 mg/L(阳性44例)、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2.57±0.16mg/L(阳性35例)和对照组2.04±0.11mg/L(P〈0.01),LDH在化脓性脑膜炎组为51.2±11.2U/L(阳性45例),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35.3±7.1U/L(阳性2例)和对照组33.4±6.7 U/L(P〈0.01)。结论脑脊液Cys-C和LDH可作为早期鉴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标志物,联合检测该二项指标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李桂兰  陈华英  王雪冰 《吉林医学》2012,33(18):3992-399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及其配合。方法:对56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患者、手术器械、手术环境)、术中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手术配合、术后正确地搬运患者等护理措施。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手术室护士周密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中观察、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正确搬运患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实践能力的强弱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于2011年7~11月对120名有临床护理带教任务的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强,信息利用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及科研能力一般,英语能力及系统评价能力较弱.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已具备实践循证护理的正确思维方法,但在循证技能如利用信息、统计分析与科研、英语、系统评价方面需不断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护理告知对颅脑伤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方法:将137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告知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组(对照组),观察两组发生护理差错情况.结果:护理告知组发生护理差错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应用护理告知能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促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