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旨在探索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35例,凉血五花汤每日1剂,水煎服;甘草锌颗粒5g/次,3次/d口服。对照组30例,凉血五花汤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患者均辅以局部超声雾化冷喷治疗,疗程4周。分别在7d、14d2、1d及28d时评价疗效,并对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7g、14d、21d、28d时,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2例。结论凉血五花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较好疗效,但联合应用甘草锌颗粒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高剂量、低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鼓膜创伤性穿孔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耳鼻咽喉科门、急诊收治的鼓膜创伤性穿孔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次接诊时鼓膜创伤性穿孔大小及接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低剂量组85例和高剂量组83例。低剂量组给予重组牛bFGF滴眼液滴耳,1次/d,2~3滴/次(0.10~0.15 ml);高剂量组给予重组牛bFGF滴眼液滴耳,1次/d,5~6滴/次(0.25~0.30 ml)。随访至鼓膜创伤性穿孔愈合或治疗3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穿孔时间、脓性耳漏发生率、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3个月后,168例患者中11例失访。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患者穿孔时间、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脓性耳漏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愈合时间长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中穿孔、大穿孔患者穿孔时间、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穿孔、大穿孔患者脓性耳漏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愈合时间长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15例继发脓性耳漏的中穿孔患者,13例(86.7%)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4±4.7)d;13例继发脓性耳漏的大穿孔患者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1±5.3)d。结论 每天持续小剂量重组牛bFGF滴眼液滴耳维持鼓膜潮湿环境足以引起鼓膜创伤性穿孔愈合,避免脓性耳漏;大剂量重组牛bFGF滴眼液滴耳引起的鼓膜水样环境反而引起脓性耳漏,延长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创伤性鼓膜穿孔自然愈合及贴膜修复对穿孔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7-06-2009-03共112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自然修复(自然愈合组,57例)及贴膜处理(贴膜组,55例),内镜下动态观察穿孔愈合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贴膜组55例,失访9例,穿孔边缘肉芽增生36例,小、中、大穿孔愈合率分别为100.00%、90.48%、93.33%,愈合时间分别(9.0±2.8)d、(13.0±2.6)d、(22.0±4.7)d。自然愈合组57例,失访11例,小、中、大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1.67%、95.24%、84.62%,愈合时间分别为(11.0±3.7)d、(24.0±3.8)d、(36.0±2.1)d,其中,5例上皮错向移行,2例手术。2组中、大穿孔愈合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创伤性鼓膜穿孔贴膜处理可促进穿孔缘水肿、肉芽增生,加速穿孔愈合,肉芽增生程度与愈合时间密切相关;自然愈合过程上皮错向移行可抑制穿孔愈合。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中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分别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盐离子浓度、标准品与不同厂家试剂,测定PCC中凝血因子活性,分析影响PCC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测定的因素。结果结果显示,前处理、盐离子浓度、标准品与不同厂家试剂是影响凝血因子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PCC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5.
多项研究[1-3]表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为低,且正经受着较高的职业压力[4-6]。如果这些压力不能有效地控制,机体就会受到不良心理影响,同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CF)就是因职业压力过高而产生的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具有同情疲劳的护理人员可直接感受到与患者一样的创伤和痛苦经历,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从而  相似文献   
46.
贴补法治疗不同程度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贴补法治疗不同程度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 15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按外伤后贴补治疗时间分为伤后12小时内(A组)、伤后12小时以后(B组),分别行贴补法,观察两组的鼓膜愈合情况.结果 A组大、中、小穿孔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中、小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6.43%、72.97%、40.90%,愈合时间分别为10.3±1.2、15.6±2.1、18.1±2.2天,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贴补干预的时间愈早,愈合率愈高,时间愈短.  相似文献   
47.
黏膜接触点头痛与鼻解剖变异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黏膜接触点头痛与鼻解剖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对58例黏膜接触点头痛患者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进行鼻解剖结构评估及骨间隙值测定,同时对药物治疗2个月无效的患者采取内镜下鼻异常解剖干预,并分析疗效.结果 58例中,老年患者25例、中青年患者33例,两者钩突与筛泡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及上鼻甲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突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钩突上缘与筛泡下缘间距、筛泡内缘与中鼻甲外壁间距等骨间隙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中(上)鼻甲、钩突、筛泡等变异导致骨间隙狭窄及黏膜接触是接触点头痛的主要原因,内镜下干预以实施鼻变异解削的整形修复,维护其生理功能为目的 .  相似文献   
48.
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检测在4种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与脑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30例脑部疾病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结果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高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低于脑部疾病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部疾病其他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含量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因输卵管粘连引起不孕症应用宫腔镜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使输卵管通畅及受孕的疗效。方法 :12 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 ,于月经干净 2~ 3天 ,使用宫腔镜行双侧输卵管通液或疏通术。A组同时加用中药保留灌肠 ,每晚 1次 ,直至受孕 (经期停用 )。结果 :A组输卵管通畅率及受孕率分别为 6 8 33%和 5 3 33% ,显著高于B组的 6 0 % (P <0 0 5 )和 4 1 6 6 % (P <0 0 5 )。结论 :使用宫腔镜疏通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能显著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及受孕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与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UCB组。将其按照血清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水平分为轻度UCB组[(220.6~256.5)μmol/L,n=22],中度UCB组[(256.6~342.0)μmol/L,n=30]及重度UCB组(>342.0μmol/L,n=8)。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85.5μmol/L)30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UCB组及对照组均排除先天畸形、感染、窒息等新生儿。UCB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UCB组新生儿性别、孕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日龄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UCB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结果 UCB组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平均值为(17.54±4.57)μg/L,γ-谷氨酰转移酶平均值为(108.19±21.53)U/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23±1.64)μg/L,(62.02±14.78)U/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呈正相关(r=0.7832,P<0.001);γ-谷氨酰转移酶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呈较弱正相关(r=0.2923,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呈较弱正相关(r=0.3145,P<0.01)。结论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γ-谷氨酰转移酶可早期敏感判断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导致的脑损害,可作为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干预的合理指标。若未开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γ-谷氨酰转移酶亦不失为其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