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81.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资料中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患者在所患疾病临床治疗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治疗性沟通系统,两组均干预8次,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其情绪、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产妇干预后其SAS、SDA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降低、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13,6.057,6.579;P0.001);②两组产妇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47,5.843,6.157,6.518,7.052,5.986;P0.001);③研究组干预后康复治疗依从性(86.84%)明显高于对照组(64.86%),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2.035,P0.001)。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可明显减轻其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康复治疗依从性,可作为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治疗者首选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2.
十多年来,我院门诊先后采用放射性~(90)Sr、~(32)P、CO_2激光、YAG 激光以及血管硬化剂等多种疗法,依血管瘤的不同类型、面积及部位选用相应疗法,今就资料较完整并有随访结果的314例 ~(90)Sr 和 CO_2激光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白介素-18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中显示了较强的抗真菌作用。白介素-18对系统性真菌感染早期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Th1增殖及产生干扰素-γ而实现其保护作用。另外,白介素-18在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中也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随机分为病例对照组与BCG-PSN组,病例对照组按常规青霉素驱梅方案治疗,BCG-PSN组除常规驱梅治疗外加用BCG-PSN;以健康志愿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BCG-PSN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而病例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抑制明显,BCG-PSN可纠正早期隐性梅毒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改善其细胞免疫失调,提示BCG-PSN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可作为梅毒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5.
国产西替利嗪片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严格的双盲平行组对照试验的方法,用国产西替利嗪片和进口西替利嗪片分别治疗各种类型的荨麻疹30例和31例。结果前者有效率为93.3%,后者有效率为96.7%,经Ridit检验及治疗前后积分对比分析,均显示两组病人的疗效相当,且国产药和进口药均具有显著疗效。两药的副作用均较轻微,主要是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镇静作用,但发生率均较低,前者为16.6%,后者为12.9%。说明国产西替利嗪片治疗各种类型的急  相似文献   
86.
肺底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一个特殊类型,1921年首先由IIauded报告[1],近几年国内研究很多,当积液少时,若不给以足够的重视,往往易漏诊、误诊。本文对25例肺底积液X线表现及摄片体位作出新的评价,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20例,女5例。年龄13~74岁,20岁以下3例,21~40岁12例,41~60岁9例,大于61岁1例。2.临床表现 (1)有发热史21例,体温在37.6~39.5℃;胸痛21例,伴胸闷5例,1例以仰卧时出现胸痛而就诊;咳嗽18例,常在胸痛后出现;咳痰5例,3例痰中带…  相似文献   
87.
不同的疾病可有眼睑的表现,其常见的症状为肿胀。这种反复发作的肿胀常常是以水肿为基础。本文除了对其病理生理学及解剖学基础进行阐述外,着重讨论了具有眼睑肿胀的疾病的鉴别诊断。疼痛及瘙痒等主观症状则是进行鉴别分类的主要指标。 临床医生在处理眼睑肿胀的患者时应对其可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复发与其皮损中-γIFN表达的关系,探讨CA的复发机制。方法根据CA患者治疗后的转归,将CA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22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γ-IFNmRNA在复发组CA患者的复发疣体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未复发组CA患者和复发组CA患者的初发皮损组织中-γIFNmRNA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γIFNmRNA阳性细胞数量在复发组CA患者的复发皮损组织和初发皮损组织中分别是1.3±0.1、6.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538,P<0.01);-γIFNmRNA阳性细胞数量在复发组CA患者的复发皮损组织和未复发组CA患者皮损组织中分别是1.3±0.1、6.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36,P<0.01);-γIFNmRNA阳性细胞数量在复发组CA患者的初发皮损组织和未复发组CA患者皮损组织中分别是6.5±0.1、6.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复发患者皮损组织中-γIFNmRNA表达明显低下,提示CA的复发可能与其皮损组织中γ-IFN表达的降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9.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Tc1/Tc2亚群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CD8+T细胞IFNγ和IL4的水平,分析其与病程、复发次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RG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发作期、20例发作间歇期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T细胞IFNγ和IL4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c1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近半年复发≥3次者呈极显著性降低(P<0.001);Tc1/Tc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作期患者的复发次数与Tc1和Tc1/Tc2比值显著相关(P均<0.05);在发作间歇期近半年复发≥3次患者外周血Tc1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作间歇期患者的复发次数与Tc1显著相关(P<0.05)。结论近期反复发作患者外周血Tc1细胞水平低下和Tc1/Tc2比例失衡,Tc1细胞水平低下是潜伏单纯疱疹病毒活化和RGH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IL-4的水平,探讨其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C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IL-4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CA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CD4+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01);IL-4-CD4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这可能是CA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