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研究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地洛他定 5mg/次 ,氯雷他定 10mg/次 ,均 1次 /d ,连续服用 2 8天 ,分别于用药后第 1、2、4周随访 ,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入组例数 2 17例 ,可评价疗效及安全性例数分别为 2 11例和 2 1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服药后第 1周疗效分别为 2 3 .81%和 3 2 .0 8% ,第 2周分别为 62 .86%和 5 9.43 % ,第 4周疗效分别为 88.78%和83 .0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1.3 2 %和 13 .2 1% ,主要有口干、嗜睡、头痛等。结论 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重组白介素18在抗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设置对照组(单纯白念珠菌感染组)与处理组(白念珠菌感染前注射重组白介素18)。用平皿稀释法检测肾脏、脾脏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制作肾、脾脏组织病理学标本,评估其病理学分级;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脾脏干扰素γ分泌水平。结果 感染后2,3,7天,处理组肾脏cfu分别为4.996 ± 0.063,4.765 ± 0.188,3.985 ± 0.133,对照组肾脏cfu分别为5.786 ± 0.110,6.097 ± 0.079,5.996 ± 0.082,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脾脏组织cfu值也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处理组低于对照组,处理组较对照组感染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处理组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检测脾脏干扰素γ分泌水平,感染后2,3,7天,处理组分别为73.529 ± 6.070,92.181 ± 7.820,108.564 ± 9.802 pg/mL,对照组分别为40.511 ± 4.456,59.414 ± 5.041,64.455 ± 5.272 pg/mL,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重组白介素18在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结节性脂膜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culitis),又称Weber-Christian病,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皮下脂肪组织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往往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易被误诊[1].我院自1983年以来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结节性脂膜炎患者共28例,其中18例在确诊前曾被多次误诊,误诊率为64.3%.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4.
先天梅毒43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43例先天梅毒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30天内的新生儿21例(48.84%);有临床表现22例,血清学检查.RPR阳性33例(76.74%),TPPA阳性43例(100%);青霉素治疗有效。先天梅毒就治原因各异,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应引起注意,以免漏诊、误诊;母亲妊娠梅毒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或预防先天梅毒的发生;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随访率。  相似文献   
75.
58例白塞病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和分析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白塞病患者。结果:本组白塞病以女性、慢性型多见,好发于青壮年。21例急性型发病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15例,占71.43%),应注意病毒或细菌感染在急性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表现以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和关节受累常见。结论:针刺反应对本病特异性高。皮肤外伤后创面延迟愈合(23例,占39.66%)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院内恶性血液病患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5月对91例住院恶性血液病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3年期间恶性血液病患儿中10例感染深部真菌病,共分离出12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亦见血液、消化道和其他部位。其发生与持续白细胞计数〈1.0×109/L〉7d,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5d,化疗时间〉3月,肿瘤复发有关。结论了解上述恶性血液病患儿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警惕相关危险因素对临床防治深部真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浅部真菌病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能简便快速鉴定出致病真菌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依据真菌的形态、细胞生理和生化特征,这些方法阳性率低,操作复杂费时。一些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以及以PCR为基础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CR(PCR—RAPD)、单链构象多态性PCR(PCR—SSCP)等也应用于真菌病的诊断,但这些技术也存在操作复杂、实验设备要求高等缺陷。因此,我们尝试建立一种可目视化、快速简便、准确鉴定常见浅部致病真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贺琪  陈兴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84-3786
生长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growth.ING)家族是学者在筛选生长抑制基因的过程中检测到其成员之一的INGl而偶然发现的一个新家族,已被归入肿瘤抑制基因家族这个正在不断发展的群体。该群体的成员含有一系列与转录调控相关的结构序列。能编码相应的蛋白因子。其中,P33INGIb是ING1的蛋白产物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收集近年相关资料,就P33ING1b的基因定位、基因结构、功能、故障原因及其与某些皮肤病的关系综述如下.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开拓新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伊曲康唑联合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方法 体内实验:制备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伊曲康唑单独或与rhGM-CSF联合应用于感染小鼠,观测其28d内的存活情况。体外实验:分离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将其与不同浓度的伊曲康唑及伊曲康唑加rhGM-CSF与白念珠菌共同培养,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来判定伊曲康唑单独或与rhGM-CSF联合应用的抗白念珠菌效果。结果 伊曲康唑1.0mg/kg与rhGM-CSF25μg/kg联合应用能显著延长小鼠28d内的存活期,效果与单用伊曲康唑2.5mg/kg相等,而rhGM-CSF25μg/kg与伊曲康唑5mg/kg联合应用时效果相当于单用伊曲康唑10mg/kg。体外实验亦显示rhGM-CSF与伊曲康唑联用能减少白念珠菌数量。结论 rhGM-CSF与伊曲康唑联合应用对抗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白介素-2、白介素-12、干扰素-γ、白介素-4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尖锐湿疣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CD8+T细胞白介素-2、白介素-12、干扰素-γ、白介素-4的表达水平.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白介素-2、白介素-12、干扰素-γ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1);白介素-4+CD8+T细胞百分比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γ+/白介素-4+T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Tc1细胞水平低下,Tc1/Tc2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