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凝胶种植技术在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中的应用,从而改善目前常规构建技术的缺陷。方法首先采用逆转录病毒pLEGFP-N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荧光蛋白标记,经成骨诱导培养作为种子细胞,然后分别应用纤维蛋白凝胶种植技术(A组)和沉淀种植技术(B组),体外构建细胞-材料复合体,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观测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内的分布与数量。结果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成功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应用于工程化组织体外构建的示踪;A组细胞在材料内分布更均匀、数量更多,构建第2天细胞数量为(6.83±0.15)×105/个复合体,而B组细胞为(3.28±0.18)×105/个复合体,两组数据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凝胶种植技术简单易行,不仅改善种子细胞在骨支架材料内的分布,而且提高细胞种植效率,为体外高效构建组织工程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2.
郭林  杨柳  代灿  王晓宇  段小军  陈光兴  戴刚 《重庆医学》2006,35(20):1841-1842
目的观察改良正中微创切口行LPS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LPS-Flex Fixed Bearing Knee,Zimmer)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探讨二者结合后对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方法2003年11月~2005年12月对69例(73膝)患者行LPS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术中采用改良正中微创切口,长11~15cm,平均13.8cm。术中改善髌股对线、清理后关节囊、平衡软组织并植入高屈曲度假体。术后6~31个月进行随访,使用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HSS评分、10级疼痛评分、6min行走试验(6MWT)和30s爬梯测试对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73膝术后屈曲度在100~150°间,平均122.7°,较术前提高41.6°。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中疼痛评分42分;HSS评分170分;膝关节平均前移(6.7±3.1)mm;内外翻角度和(13.2±4.5)°;10级疼痛评分2.05分;6MWT为425m;30s登梯试验28.5阶,下梯试验28.6阶。65例为单侧高屈曲度假体置换,其中2例患者对侧膝关节曾行普通假体置换术,3例有对侧膝关节疾患;另有4例双侧膝关节置换,此9例患者在本组中疼痛评分可,功能评分较低,尤其6MWT和30s爬梯测试差。结论使用改良正中微创切口可减少手术创伤,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本组中未出现假体植入失误和早期松动等并发症;LPS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能够明显改善术后活动度,随访中未发现膝关节过度松弛与撞击症等。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评定受对侧膝关节病变影响较大,在效果评定中值得注意。总之,结合改良正中微创切口和LPS高屈曲度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3.
利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结核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星  杨柳  刘云鹏  陈光兴  郭林 《重庆医学》2006,35(13):1161-1162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结核及早期全关节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23例膝关节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术前确诊8例,术中确诊18例,术后病理确诊20例,3例患者病理报告慢性滑膜炎,最后临床证实为结核。平均随访29.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症状基本消失,功能良好,Lysholm评分平均得分为92.2分,疗效满意。结论关节镜是膝关节结核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4.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表现与关节镜下表现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分析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和关节镜所见,进一步明确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对我院76例行关节镜检查或治疗患者的79个膝关节的MRI表现与关节镜所见进行对照分析,MRI内异常高信号影的判断采用Mink、Crues和Fischer等提出的分级标准。结果本组76例患者的79膝、158个半月板中,MRI检查明确诊断Ⅲ级信号提示半月板撕裂43个,其中内侧半月板18个,外侧半月板25个,经关节镜证实半月板撕裂39个,其余4个半月板关节镜下肉眼未见明显撕裂;经MRI检查未证实撕裂而关节镜下见撕裂8个,其中有4个MRI检查信号介于Ⅱ~Ⅲ级之间,提示可能撕裂;经MRI检查与关节镜证实无撕裂107个,其中9个MRI检查信号介于Ⅱ~Ⅲ级之间。MRI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96.4%,准确度为92.4%,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90.7%,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93.0%。半月板MRI影像上连续层面上出现Ⅲ级信号是诊断半月板撕裂较可靠的指征(P<0.01);半月板内Ⅱ级信号时关节镜下肉眼可见半月板撕裂较少见;而当半月板内线形信号可能接触关节面,即介于Ⅱ级和Ⅲ级之间时,其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与Ⅱ级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3,P>0.05)。结论MRI是诊断半月板撕裂无创性的极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是膝关节镜术前的重要检查,半月板内MRIⅢ级高信号影是半月板撕裂的可靠指征,多有手术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85.
李忠  杨柳  林炎水  陈光兴 《四川医学》2005,26(10):1058-1060
目的探讨复合应用胶原凝胶和骨胶原基质(BCM)支架作为软骨细胞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胶原凝胶包埋的软骨细胞接种BCM支架并在体外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的粘附、生长和增殖情况,培养14d,行HE、TB(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成情况.结果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生长和增殖良好,体外培养14d能形成较成熟的软骨组织.结论胶原凝胶复合BCM支架可作为软骨细胞的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86.
郭林  杨柳  唐康来  陈光兴  戴伟 《重庆医学》2007,36(3):254-255
目的 介绍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腰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体会.分析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关节腔内麻醉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统计327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坐骨神经联合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用止血带.麻醉完成后30min内进行手术,手术时间30~90min.记录患者术中切口疼痛、止血带反应,麻醉持续时间.术后关节腔内注射0.1%吗啡注射液20ml保留12h.结果 97.9%患者对术中麻醉效果满意,7例(2.1%)患者因止血带反应需加用静脉麻醉或笑气(N2O)吸入麻醉.所有患者不需术后持续镇痛,在麻醉后5~14h开始感觉到切口疼痛,平均8.3 h.所有患者对麻醉效果满意.结论 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关节镜手术有良好麻醉效果,术中及术后处理简单,是一种优良的关节镜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7.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处理较困难,即便经历翻修,术后感染亦常复发,只能长期旷置、甚至采用髋关节融合来治疗.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因其广泛和高度的耐药性,使感染后的治疗变得更为棘手.我们对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MRSA感染行翻修术后多次复发的患者采用带菌存留假体、局部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治疗,随访30个月关节假体无明显松动,并获得较好的屈髋活动功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研究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MPS)患者病理性滑膜皱襞组织中神经解剖结构的分布规律。方法 膝关节镜下采集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实验组(MPS)20例和对照组11例(无症状滑膜皱襞)患者的髌内侧滑膜皱襞,采用LsAB和免疫荧光法进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P物质(SP)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测量神经分布区域密度,采用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分布密度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皱襞游离缘和基底部之间神经密度的差异。结果 (1)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中存在神经纤维的分布:神经结构主要呈游离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束、血管周围神经网络三种主要的形态存在,走行与血管相伴,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区域。(2)实验组PGP9.5阳性纤维密度(纤维/cm2):滑膜皱襞游离缘为(190.17±91.66),基底部为(334.39±115.68);SP染色阳性纤维密度在游离缘为(153.63±100.73),基底部为(282.95±126.10)。对照组PGP9.5阳性纤维密度为(37.65±22.91);SP阳性纤维密度为(23.23±18.41)。两种神经染色方法均证实:(1)MPS组患者髌内侧滑膜皱襞中阳性纤维密度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理性髌内侧滑膜皱襞基底部阳性纤维密度明显高于游离缘(P〈0.01)。结论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中存在神经纤维的分布,在引起髌股关节疼痛的病理性髌内侧滑膜皱襞中神经纤维分布明显增多,其分布规律为:皱襞基底部的神经纤维数明显高于游离缘;表达与疼痛的产生和传导密切相关的P物质染色阳性的感觉神经纤维明显增多提示髌内侧滑膜皱襞基底部区域是产生髌股关节疼痛的高危区域。  相似文献   
89.
陈光兴  陈媛  彭自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19-1620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9例妊娠晚期合并SAP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肝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血尿素氮、血糖和白细胞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钙升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腹部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妊娠晚期合并SAP疗效确定,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1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中早期手术66例,延期手术36例,非手术治疗56例。对比三组患者并发症、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3%,延期手术组为16.67%,非手术组为7.14%,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选择直接影响临床预后的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应避免在急性期手术,尽量先稳定病情,采用个体化的非手术或延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