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药学   2篇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应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对51例糖尿病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RCD)进行了测定,并观察其与空腹血糖的关系,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①病例选择按WHO标准选择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39~78岁(平均56岁).正常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缺血修饰蛋白(I M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20例,测定其血清I MA、SICAM-1及hs-CRP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F=76.52、29.75、12.90,q=6.08~59.02,P<0.01);U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30~181.90,P<0.01);S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q=2.82~8.58,P<0.01)。不同类型的CHD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7~0.699,P<0.01)。结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3.
应用调整后的FAM方案治疗晚期胃癌25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9例,有效率为52%(13/25),中数缓解期为20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脱发及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24.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①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价值。②方法将67例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减退病人分为3组。应用DTI测定其二尖瓣环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同时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测定其二尖瓣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并与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③结果对照组、左室心肌松弛性减退组、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组之间的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有显著性差异(F=11.67,P〈0.01)。④结论DTI测定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准确诊断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程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 (QTd)动态变化及早期再灌注对QTd的影响。②方法 对 34例AMI病人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于溶栓治疗前后同步记录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QTd .③结果 AMI组溶栓治疗前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 (t=18.70 0 ,P <0 .0 0 1) ;血管再通组QTd较血管未通组降低程度更大、速度更快 (t=3.46 8,3.473,P <0 .0 1) ,溶栓 3h后QTd较溶栓前即明显降低 (t=4.195 ,P <0 .0 0 1)。④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 ,尽早地恢复血流再灌注 ,可明显降低QTd .  相似文献   
26.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快速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观察器质性心脏病并快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②方法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快速阵发性房颤病人,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300mg静脉注射,以后0.6mg/min持续静脉滴注,持续应用48h,观察心律的变化。③结果 41例转为窦性心律,治疗有效率为78.8%。副作用发生率为7.6%。④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咪达普利,缬沙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纯种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胴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免疫组化观察粥样硬化斑块中STAT3、P21、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高脂组、药物干预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STAT3、CDK4在药物干预组中表达较高脂组明显减少.而P21在药物干预组的表达较高脂组则明显升高。结论咪达普利、缬沙坦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的信号传导和平滑肌增值有关。  相似文献   
28.
冠心病病人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①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病情监测中的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sVCAM 1)浓度。③结果 CHD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明显增高 ,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6 .32~ 12 .6 6 ,q =5 .4 0~7.76 ,P <0 .0 1)。CHD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与sICAM 1和sVCAM 1均呈正相关 (r =0 .72 6 ,0 .5 86 ,P <0 .0 1)。④结论 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与CHD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9.
30.
检测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变化。结果显示,AMI病人L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有室性心律失常者LD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明显降低(P<0.001)。LD随着血浆纤维蛋白原(F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水平的增高和血浆镁(Mg~(2+))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结果提示,在预防和治疗AMI过程中,提高LD,对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流、缩小梗塞面积和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