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55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目前临床多采用单束或双束重建的方法,而采用“人”字形重建的方法临床上使用较少。目的:比较单束和“人”字形方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59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胭绳肌腱作为移植材料,股骨端和胫骨端均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其中31例采用单束重建,28例采用“人”字形重建。结果与结论:随访5-7年,随访期间59例患者均无韧带再断裂、明显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膝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重建前(P〈0.05);且重建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膝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束重建组6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5例Lachman征弱阳性,9例轴移试验弱阳性,7例×射线检查见胫骨隧道扩大;“人”字形重建组7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4例Lachman征弱阳性,2例轴移试验弱阳性,6例X射线检查见胫骨隧道扩大。两组比较仅轴移试验阳性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关节镜下单束与“人”字形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获得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二者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方面无差异,但“人”字形重建后患者的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腰痛的产生机制。方法 遵循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测定了18例正常人和33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L1至L3脊神经后支(PRSN)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采用绝缘针电极,透视下经皮穿刺达脊神经后支干部的远端进行刺激,于皮层体感代表区记录电位值。结果 正常人PRSN的C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双侧对比无显著差异。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邵氏点(主诉痛区上溯三节段,同侧横突根部的压痛点)处PRSN的CSEP的潜伏期较对侧延长,波幅较对侧降低,波形有缺失、离散、反相等改变;而非邵氏点水平双侧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非特异性腰痛很可能是由PRSN主干部受机械刺激所致。 相似文献
44.
脊柱强直综合征是一类少见的以颈部及躯干前屈受限、脊柱侧弯和关节挛缩为特征的肌源性综合症。最早于 1973年由Dubowitz[1] 命名。迄今国外有一百多篇有关该病的文献 ,国内仅见郑惠民等[2 ] 1篇 4例的报告。现就 3例患者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 1:男 ,7岁。因发现颈部不能前屈 ,下蹲困难 1年 ,于 1998年 4月入院。足月顺产 ,有一妹健康。父母体健 ,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佳。发育智力正常 ,消瘦 ,翼状肩胛。颈部活动度 :屈 0度 (图1a) ,背伸 6 0度 ,左屈 30度 ,右屈 30度。腰椎前屈受限。全身皮… 相似文献
45.
骨折的微创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及研究的热点,而髋臼骨折由于其损伤及解剖特点,微创治疗相对困难,对于髋臼骨折采甩经皮螺钉技术治疗,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过一些尝试.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3 mm)的髋臼骨折采用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47.
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7/2006年间167例患者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比较器械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器械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26 min,手工组为263min,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器械组2.7%、1.8%、0,手工组7%、5.3%、3.5%。结论:器械吻合方法操作简便,吻合可靠,手术时间短,较之传统的手工吻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M IPPO)治疗胫骨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胫骨远段骨折患者按A0分型(A型25例B型8例C型3例)采用M IPPO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皮肤软组织坏死,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X线骨性愈合时间11~24(平均15)周。踝关节功能(Johner~W ruhs评分):优为22例,良12例,中2例,优良率:94.4%。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是胫骨远段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9.
背景:近来发现骨髓炎环境会显著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进而对骨形成和骨代谢造成影响,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通过对葡萄球菌A蛋白作用下诱导成骨分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转录组分析,寻找潜在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相关调控网络。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在葡萄球菌A蛋白(1μg/mL)模拟的骨髓炎环境下成骨诱导分化7,14 d,后者正常成骨诱导分化7,14 d;通过茜素红染色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观察两组细胞成骨诱导分化情况;收集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进行GO、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差异表达lncRNA。结果与结论:(1)成骨诱导分化7,14 d,对照组茜素红着色面积均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实验组(P <0.01);(2)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328个lncRNAs表达差异,其中显著上调的184个,显著下调的144个;(3)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以及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有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