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逐渐增多,细菌耐药性日渐成为临床疾病治疗的棘手问题。中药具有多途径抑菌的优势,在抗耐药菌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本综述对具有抗菌及增效作用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中药单体化合物在抑制β-内酰胺酶、抑制代谢活动相关酶、抑制外排泵、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细菌菌膜、消除耐药质粒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分析了一些可以与抗生素联合作用的中药单体化合物的抗菌机制,为抗耐药菌的新药发现与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及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siRNA沉默糖体蛋白L31(ribosomal protein L31,RPL31)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RPL31基因在胰腺癌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合成靶向人RPL31基因的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建立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照移植瘤体积随机化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RPL31-siRNA干预组;使用RNAi-Mate转染试剂将RPL31-siRNA进行移植瘤瘤内注射,观察各组裸鼠体内瘤体生长速度,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RPL3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Ki-67及CD31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RPL31-siRNA注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缓慢,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瘤组织中RPL31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下调;另外,RPL31-siRNA注射组裸鼠移植瘤中Ki-67表达下调(55.78%±4.63%、51.37%±5.05%vs11.08%±1.31%),CD31的表达下调(56.53%±6.03%、44.84%±5.24%vs9.67%±1.39%);RPL31-siRNA注射组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增加(2.92%±0.54%、3.85%±0.87%vs39.58%±4.02%).结论:RPL31-siRNA可以下调胰腺癌BxPC-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中RPL31基因的表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并且还可以抑制移植瘤中Ki-67及CD31的表达,诱导移植瘤细胞的凋亡.以RPL31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随着测序技术和独立培养鉴定方法的出现,人们发现许多细菌相关感染都表现为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同时,人体原驻微生物群与感染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病程。相较于单一微生物感染,混合感染通常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和患者预后较差有关。其机制可能是多物种微生物间通过化学物质或直接物理接触发生种间交流,从而产生协同作用以诱导毒力因子表达,竞争常驻微生物生态位以及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等。本综述总结了细菌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对混合感染的影响,旨在深入探索混合感染病理进程,为混合感染的干预治疗提供策略,拓宽抗菌药物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4.
R-(+)-硫辛酸关键手性中间体的微生物转化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阐述了微生物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在制备R-( )-硫辛酸关键手性中间体中的应用,并对三种不同的转化方式加以了比较。  相似文献   
35.
螺旋霉素Ⅰ是一类重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由于耐药菌的产生限制了临床使用。为了在转录水平上全局性的了解细菌耐药前后对抗生素响应上的变化和机制,通过基于RNA-seq方法对螺旋霉素敏感菌株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29213和其诱导耐药突变菌株S.aureus ATCC29213-R在抗生素压力诱导前后菌体的转录组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螺旋霉素Ⅰ可诱导S.aureus ATCC29213产生耐药菌株,并通过测序发现该菌的23S rRNA 2089位A→C颠换,该突变位点在S.aureus中是首次报道。此外,还发现螺旋霉素Ⅰ能使S.aureus ATCC29213-R菌株的322个基因上调,82个基因下调,其中涉及精氨酸降解的基因arcA,arcCargF表达水平分别上调35,18.05和30.84倍,涉及精氨酸合成的基因argHargG分别下调13.51和21.45倍,其综合作用减少精氨酸的内源性合成;因此,精氨酸代谢途径可能成为治疗23S RNA突变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6.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纤溶活性蛋白,并对其产生菌(植物内生真菌CPCC 480097)进行了鉴定.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CPCC 480097为镰孢霉属(Fusarium sp.).该菌的发酵液经离心、盐析、Mono-Q阴离子交换和Superdex 75凝胶过滤,获得电泳纯的纤溶蛋白Fu-P,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 k.最终纯化倍数和收率分别为158.5倍和6.8%,其相对于尿激酶的比活为76111 U/mg.Fu-P的N-端15个氨基酸序列为QASSGTPATIRVLVV,与已报道的其它微生物所产的纤溶酶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7.
从发现第一个天然卤化物到现在已有100多年了.在已发现的约4500个天然卤化物中有很多在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抗生素.直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一直认为生物卤化反应主要由卤过氧化物酶负责催化.近期在许多关于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冈簇的研究中发现FADH_2依赖型卤化酶催化的卤化反应殖是许多微生物及其它生物中的主要卤化机制.本文综述了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FADH_2依赖型卤化酶的发现,催化机制及各种来源的该类卤化酶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该类酶在组合生物合成及寻找天然卤化物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
PCR-targeting是一种用于敲除或阻断放线菌染色体上某一基因的快速高效的方法 .本研究利用该方法 在大肠埃希菌中构建破坏粘粒cLYLH17(△vcm14::apr),通过结合转移首次敲除东方拟无枝酸菌HCCB10007中万古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推测的haloperoxidase基因--vcm14,得到一株双交换阻断突变株A.orientalis dvcm14(Avcm14::apr).该菌不产生万古霉素及其类似物,证实vcm14基因的编码蛋白不是haloperoxidase,且该蛋白不参与万古霉素的卤化反应,可能是万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本研究为阐明万古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卤化过程提供了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39.
HIV侵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HIV侵入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其在抗HIV药物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40.
以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HCCB2003—8的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优化PCR条件扩增出FMN还原酶、PII.合酶的基因片段。与文献报道的基因序列做同源比较,snaA和snaB碱基序列分别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snaC碱基序列完全匹配。将snaA、snaB和snaC的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SDS—PAGE结果表明。经IPTG诱导后基因分别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