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莲必治注射液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莲必治注射液 (L BZ)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并与青霉素 (PG)作临床疗效比较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8年 7月~ 12月收治急性扁桃体炎患者 140例。诊断标准 :明显咽痛、发热 ;咽部及扁桃体粘膜充血、肿胀 ,扁桃体肿大 ;或扁桃体隐窝口有脓性分泌物 ;外周血白细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疗效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传统UPPP手术加以改进 ,在其术式基础上同期行扁桃体前后弓缝合术 ,封闭扁桃体窝及舌根前移术 ,术后随访 6月~ 3年。结果 :显效 5 8.8% ,好转 2 6.5 % ,无效 11.7% ,总有效率 85 .3 %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改进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藤梨根乙醇提取物(TLG)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  方法  利用MTT检测TLG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HCT-15、LoVo的毒性, 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TLG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5、LoVo增殖的影响, 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LG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LG对HCT-15中相关蛋白Caspase-3、PARP、P65、PUMA、AKT、GSK-3β表达的影响,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LG对HCT-15中相关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  结直肠癌细胞HCT-15、LoVo经TLG处理后, 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活力以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下降(P < 0.01,P < 0.001), 转染AKT cDNA、PUMA siRNA或GSK-3β抑制剂处理后能够恢复增殖(P < 0.001);不同浓度TLG处理后, 细胞凋亡率提高(P < 0.01, P < 0.001), 转染AKT cDNA或GSK-3β抑制剂处理后能够遏制TLG诱导的凋亡(P < 0.01,P < 0.001);Western blot显示HCT-15细胞中的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量随TLG浓度上升而减少(P < 0.01), Cleaved-Caspase-3/Caspase-3、Cleaved-PARP/PARP、p65、PUMA蛋白表达量随TLG浓度上升而增加(P < 0.05, P < 0.01,P < 0.001), 同时转染AKT cDNA、PUMA siRNA或GSK-3β抑制剂处理后能够阻滞TLG对下游蛋白Cleaved-Caspase-3/Caspase-3、Cleaved-PARP/PARP、p65、PUMA的影响(P < 0.05, P < 0.01,P < 0.001);报告基因结果显示NF-κB、PUMA启动子活性随TLG浓度上升而增强(P < 0.05, P < 0.01), 同时转染AKT cDNA或GSK-3β抑制剂处理后恢复(P < 0.01, P < 0.001)。  结论  TLG可以显著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发挥较强的抑制肿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AKT/PUMA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4.
重组γ-干扰素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鸣  陈仁杰  刘莹 《江苏医药》1999,25(12):928-929
目的:观察重组γ-干扰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和免疫学效果。方法:用重组γ-干扰素对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喷鼻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对部分患者进行鼻分泌物SIgA和血CD 4、CD 8、T细胞测定。结果:有效率86.6%。治疗后鼻分泌物SIgA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CD 4、CD 8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使用γ-干扰素通过抑制CD 4T细胞的释放,有抑制抗原诱导的嗜酸细胞释放和抑制IgE的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徐汇区新生儿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徐汇区2006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所有在上海市医院内出生的户籍婴儿信息,根据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新生儿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6-2012年徐汇区共38 585例婴儿,平均早产发生率为5.81%。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出生畸形、胎次、产次、胎数、母亲年龄、父亲年龄为早产可能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前进法,认为母亲年龄、出生畸形和胎数是对早产发生有影响,其OR值分别为1.041(95%CI:1.029~1.054)、2.362(95%CI:1.621~3.442)、31.325(95%CI:27.200~36.074)。结论 母亲年龄的增加、多胎以及出生畸形等会增加新生儿早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短期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某小学招募65名6~9岁小学生。随访3次,每次随访时测量受试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水平并收集颊黏膜样品;同时监测每...  相似文献   
67.
方法

收集上海市闵行区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同期环境、气象等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分析UFPs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及疾病死亡的关系。以UFPs日均浓度每升高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及疾病死亡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及其95%CI估计UFPs的效应。

结果

单污染模型显示,UFPs水平每升高2 022 个/cm3(lag0)和1 795.6 个/cm3(lag02),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分别增加5.01%(95%CI:1.22%~8.94%)、6.05%(95%CI:1.53%~10.80% );在双污染物模型中,UFPs浓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关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空气UFPs暴露对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存在急性影响。

  相似文献   
68.
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旸  陈仁杰 《江苏医药》2008,34(3):285-286
变应性鼻炎(AR)的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又称脱敏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舌下免疫治疗(SLIT)属于非注射免疫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AR的SLIT的研究进展,为AR的防治提供依据,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抗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rt membrare protern 1,LMP1)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全人抗体Fab片段?方法:利用稳定转染表达LMP1的SUNE-1细胞及原核表达的LMP1胞外区蛋白作为抗原对大容量人源Fab抗体库进行差减筛选及固相筛选,经过5轮细胞筛选和3轮固相筛选,随机挑选30个克隆经酶联免疫吸附法鉴定,阳性克隆进行可溶性表达,用LMP1阳性表达的人鼻咽癌细胞株HNE2/LMP1鉴定抗LMP1抗体Fab的结合活性?结果: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从大容量人源Fab抗体库中筛选出1株抗LMP1抗体Fab,细胞ELISA?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免疫荧光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Fab与人鼻咽癌细胞表面LMP1分子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从人源Fab抗体库中筛选的Fab抗体能够与鼻咽癌细胞表面LMP1分子特异性结合,为研制用于EBV相关肿瘤如鼻咽癌生物治疗的靶向药物,提供了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70.
颗粒物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目前研究已证明颗粒物污染危害着人体健康,且危害程度与颗粒粒径大小有关。超细颗粒物(UFPs)粒径在0.1μm以下,与粒径较大的粗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相比,可能对人体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但相关研究较少且证据不足。本文查阅近年来针对UFPs暴露所致人体健康效应相关的研究,总结UFPs相关性质及对人体多种健康指标的影响,以促进对UFPs的重视,为后续UFPs相关研究的开展及空气UFPs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