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9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97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21篇
内科学   412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科学   263篇
综合类   1658篇
预防医学   726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767篇
  23篇
中国医学   444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贤损伤(AKI)预后的因素,评判不同病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AKI病例,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后SCr变化,分析AKI预后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预后良好组253例(49.9%),预后不良组254例(50.1%)。预后不良组年龄较大(P0.001),SCr基线值较高(P0.01),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P0.01和P0.001),炎性指标更高(P0.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后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即使代谢性酸中毒处于HCO3-降低而p H值正常的阶段,仍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MODS(P0.001)、炎性因子(P0.01)和少尿(P0.01)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血白蛋白(P0.01)和血红蛋白(P0.05)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本研究中,AKIN 1、2期中最常见病因为重症感染导致的AKI,AKIN 3期中最常见小管间质损害,不同分期对预后的影响无显著差别。结论 1)代偿性酸中毒、MODS、炎性反应和少尿是AKI预后的危险因素;2)需重视病因对AKI临床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优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 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该院所有手术室进行优化流程管理,记录这期间内的手术量以及评估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将其结果与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前1年时间内的手术量相比,并回顾性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比较优化流程管理前后手术室的工作效率.结果 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后1年时间内的手术量显著多于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后部分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流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与常规管理相比,在未增加手术室人力物力资源的情况下,手术量有很大提高,管理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3.
曹冬冬  程亚平  陈丽  郭迷  关磊  邓睿  钱颖   《护理与康复》2018,17(2):44-45
总结超声内镜引导下弹簧圈植入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配合。治疗前备好常规及特殊用物,做好患者准备;治疗中熟练配合医生,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后做好患者安全复苏管理。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该项治疗,并持续接受随访,随访期间无再出血。  相似文献   
124.
正母乳中含有新生儿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及免疫成分,可以保护新生儿免受细菌感染、促进成长;也可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症,增强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依恋。研究表明,大约2/3的产妇会经历中度以上的乳房胀痛,严重的乳房胀痛会导致乳房变硬、疼痛、新生儿含接困难、乳汁排出受阻,甚至发生乳腺炎及终止母乳喂养,乳房肿胀是停止母乳喂养的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产后早期积极的预防和管理能有效减少乳房肿胀发生率,促进成功的母乳喂养[1]。因此,本文将从乳房肿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老化教育课程对高职护生老化知识、对老人态度与老人照护意向的影响。[方法]以福建省某高职三年制护生112人为研究对象,以班级群体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6人,观察组给予老化教育课程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老年护理学课程干预,教学时间8周。教学干预前后应用老化知识、对老人态度、老人照护意向量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高职护生的老化知识与照护意向呈正相关(r=0.69,P0.05),对老人态度与老人照护意向呈正相关(r=0.53,P0.05);教学干预后观察组高职护生老化知识、对老人态度及老人照护意向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开设老化教育课程教学,可提高护生老化知识水平,改善护生对老人正面的态度,增强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意向。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12月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有PDA的31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口服布洛芬进行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15例未口服布洛芬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DA关闭情况并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经口服布洛芬治疗后13例闭合,3例未闭;15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DA患儿7例自然闭合。观察组闭合率81.25%,对照组闭合率4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黄疸、尿少等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PD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避免部分患儿日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新型葡萄糖酸氯已定透明敷贴在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穿刺部位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PICC置管后穿刺点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碘伏湿敷后采用普通3M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观察组碘伏湿敷后采用新型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固定穿刺点。观察2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效果。记录2组穿刺点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有效率97.22%(35/36),愈合时间(7.51±2.32) d,换药次数(1.82±0.81)次。对照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有效率94.44%(34/36),愈合时间为(7.63±3.31) d,换药次数(2.32±1.12)次。2组穿刺点感染改善效果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型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能有效改善PICC置管后穿刺点感染症状,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方法提高麻醉时气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灵活性。方法 100例全麻插管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依据套囊上缘距胸骨角距离调整导管深度,使触摸套囊位置位于胸骨上窝;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插管深度确定方法完成插管(男性23 cm,女性21 cm)。插管完毕经听诊和Et CO2确认后使用纤支镜测量导管尖端到隆突的距离,插管深度以导管尖端到隆突的距离在2-4 cm为合适。记录导管深度是否合适、插管过深、插管过浅的例数、插管深度合适率,以及拔管后2 h喉痛、套囊带血等插管并发症的例数。结果试验组插管深度合适的47例(94%),过浅3例(6%),过深0例;对照组插管合适的40例(80%),过浅2例(4%),过深8例(16%),两组间插管深度合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喉痛3例,气管套囊带血1例;对照组喉痛2例,气管套囊带血2例,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插管方法相比较,将套囊置于胸骨上窝处,可提高气管导管插入深度的准确性,且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9.
低钠血症是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很多,抗利尿激素是其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过影响抗利尿激素水平、相关受体的数量及敏感性和作用效应等方面,导致低钠血症发生及结局方面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大鼠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机制,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母鼠孕期17d时腹腔注射甲基氧化偶氮甲醇醋酸盐(methylazoxymethanol acetate,MAM)/盐水(25mg/kg),选取出生后35~40d龄的雄性子鼠作为模型实验动物,出生后10周作为成年动物。实验一:随机分为青春期前模型组和对照组,成年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于腹侧海马埋置刺激电极,通过自由运动行为法检测各组动物在接受阿朴吗啡刺激和腹侧海马电刺激后的行为变化;实验二:另有正常或MAM处理后的青春期前和成年大鼠各10只,记录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放电活动,并于腹侧海马(vHipp)注射盐水/MK801,观察自发放电的变化。结果细胞外记录实验发现,MAM处理大鼠的子代VTA自发放电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且被vHipp注射MK801所翻转。成年精神分裂模型大鼠基础活动明显增加,对vHipp刺激后阿朴吗啡的刺激反应也明显增强;而青春期前和精神分裂模型组大鼠对vHipp电刺及对阿朴吗啡的刺激均无明显反应。结论精神分裂症大鼠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青春期前已经出现,但并未引发行为异常,青春期是多巴胺受体功能改变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