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皮肤病变磨擦术,是以高速旋转的磨除机带动圆锥型磨头,将皮肤表浅的病变连同表皮和浅层真皮一同除去的一种手术。术后所遗留的创面由新生的上皮覆盖而愈合,以达到改进面容缺陷,作为美容外科技术之一。目前,磨削术整容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对天花后遗“麻疤”、痤疮瘢痕、水痘、湿疹后遗瘢痕、表浅的皮肤良性肿瘤及某些先天性浅在的色素斑等,通过磨削术达到治疗、美容的目的。由于手术在面部,既使手术很成功,如护理跟不上,也有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造成面部新的瘢痕。故磨削术整容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就解放军193医院、二军大第一附属医院、空军西安医院自1981年~1986年共行皮肤磨削术2924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一氧化氮可能参与多巴胺对PC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巴胺(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是否与内源性一氧化氮(NO)生成有关。方法:酶还原法测定NO浓度,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活化型caspase-3蛋白和iNOS蛋白水平。结果:在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内源性NO生成增多,caspawse-3mRNA和活化型caspase-3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内源性NO可能参与多巴胺对PC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正骨1号水剂、正骨2号散剂及正骨3号胶囊制剂治疗骨折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分别折断其右后胫骨造成闭合性骨折模型。取造模成功的骨折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正骨制剂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在手术次日开始给药,连续30 d。正骨制剂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3.45 g/kg正骨3号胶囊水溶液、0.86 g/kg正骨3号胶囊水溶液,剂量0.1 ml/100 g,在大鼠右后肢骨折处涂抹正骨1号水剂和正骨2号散剂;阳性组灌胃给予0.37 g/kg云南白药水溶液,剂量0.1 ml/100 g,在大鼠右后肢骨折处涂抹伤科灵喷雾剂和云南白药;模型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剂量0.1 ml/100 g。用骨折模型大鼠耳廓微循环检测评价药物的活血作用,用X线评价骨痂生长指数。结果正骨制剂系列药品能明显提高大鼠骨折动物模型的骨痂生长指数,促进骨折愈合;有增强骨折模型大鼠耳廓微动脉血流速度的趋势,可促进小鼠耳廓微循环。结论正骨系列制剂药品具有良好的治疗骨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黄伟炜  郑弘宇  陈强  陈夏  刘健  陈丽敏  陈侃  吴凡 《海峡药学》2009,21(11):131-133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方法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给予长春瑞滨25mg·m^-2,第一,八天;希罗达口服,950mg·m^-2,1日2次,餐后服用,连续服用14d。21d为1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每周期评价毒性反应,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39例患者有效率达46.2%。无CR病人,PR18例(46.2%),SD13例(33.3%),PD8例(20.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6.4个月(1~18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等,多为轻度到中度。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对紫杉类和/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超声监视下行输卵管通液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6例不孕症妇女在超声下行输卵管通液术,临床判定输卵管畅通情况与超声声像图对照,做出诊断,评价输卵管通液的临床应价值.结果 276例中双侧输卵管通畅75例,双侧输卵管阻塞44例,单侧通而不畅100例,双侧通而不畅57例.结论 B超监视下输卵管通液术,可直观或间接观察输卵管充盈及宫旁液流情况、后穹窿积液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癫痫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项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发现癫痈的发生与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有关.PET受体显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研究手段,利用脑内神经递质不同受体亚型的特异性放射性配体作为PET显像剂,得到脑内相应的受体分布图.除可进行癫痫灶的定位诊断外,还可用于癫痫发病机制、抗痫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抗痫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27.
目的:胚胎原始生殖细胞能以原始胚胎状态无限增殖,并可通过异体移植或适宜的体外环境自然分化为胚胎生殖层。实验拟进一步观察体外培养的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能否在大鼠体内分化为肝细胞。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5在中南大学肝病研究所完成。①细胞及动物: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孕4~12周流产人胚胎,其双亲3代内无遗传性疾病,孕妇对流产胚胎用于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清洁级健康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培养基对照组、单纯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环磷酰胺组、单纯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组、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环磷酰胺组,10只/组。另选取健康成年SD孕鼠4只用于分离鼠胚原始生殖细胞。动物均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从人胚胎中分离出原始生殖嵴组织,悬浮培养获取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用含15%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基础培养基调节细胞浓度至1×108 L-1。取SD孕鼠胚胎分离生殖嵴,消化离心培养鼠胚原始生殖细胞,浓度1×108 L-1。各组大鼠均于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48 h,培养基对照组自尾静脉输注基础培养基,其余4组给予对应细胞悬液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③实验评估:从细胞形态、表面标记及体外分化等方面检测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各组大鼠肝功能、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糖原染色阳性率、肝脏病理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切片中人白蛋白、甲胎蛋白的表达。 结果:①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1 d后单个原始生殖细胞形成细胞集落,以后集落逐渐增大并隆起,形成鸟巢状,周边界限清晰,内部细胞排列紧密。传代后原始生殖细胞集落呈自发分化趋势,周边出现成纤维样细胞,最后分化为梭形细胞、多边形细胞等。原代至第3代未分化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集落碱性磷酸酶染色均呈阳性,分化的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呈阴性。②肝功能检测:细胞输注前各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基本相似(t=0.361~1.183,P均 > 0.05)。输注后7 d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单纯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组、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环磷酰胺组上述3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t=2.532~8.361,P均 < 0.05);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40~1.712,P均 > 0.05)。③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细胞输注后7d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单纯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组、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环磷酰胺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均明显升高(t=9.020~10.747,P均 < 0.001);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52,P=0.462)。④糖原染色:细胞输注后7 d,培养基对照组着色相对浅淡,呈细颗粒状,;单纯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组、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环磷酰胺组着色相对深粗,呈斑块状聚集。⑤病理检测:细胞输注后7 d,培养基对照组肝索、肝窦结构排列欠规则,坏死区可见少量肝细胞再生,汇管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单纯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组、鼠胚原始生殖细胞+环磷酰胺组各项病理情况均显著改善。⑥大鼠肝组织人白蛋白、甲胎蛋白的表达:细胞输注后14,21 d,单纯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环磷酰胺组表达人白蛋白及甲胎蛋白阳性细胞,培养基对照组未见表达。 结论:①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移植有利于激发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的增殖,改善肝功能,加速受损肝细胞的病理修复。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可在受体肝脏组织中生存,并分化为具有合成白蛋白及甲胎蛋白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3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在哮喘发病与治疗过程中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对哮喘治疗的影响.方法 27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单用激素(A)组、激素联用β2受体激动剂(B)组以及单用β2受体激动剂(C)组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进行诱导痰标本采集,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中IL-13、IL-6、IL-10以及TNF-α浓度.结果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3、IL-6、IL-10以及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A、B两组患者痰中IL-13浓度随着治疗进程、症状以及肺功能改善而显著降低.在治疗开始2周后,IL-6、IL-10浓度升高,TNF-α浓度降低,此后,没有出现显著性浓度变化.结论 IL-13有可能是哮喘发病中的关键因子,拮抗IL-13可能有助于减少激素治疗的剂量,抗IL-13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潜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9.
30.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97头痛患儿行经颅多普勒 (TCD)及 CT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5 6例 ,女 4 1例 ;年龄 5~ 14岁。血管性头痛 74例 ,脑肿瘤 2例 ,脑外伤 8例 ,颅内感染 3例 ,原因不明 10例。均行 1次以上 TCD检测 ,其中 83例行脑 CT扫描。采用德国 TC4 0 4 0型 TCD仪 ,探头频率 2 MHz,采集最佳频谱图像 ,观察大脑中动脉 (MCA )收缩峰血流速度 (Vs)、舒张峰血流速度 (Vd)、平均血流速度 (Vm )及脉动指数 (PI)。TCD异常判断标准参照同年龄组正常人测值。表 1  TCD异常改变与病因的关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