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28篇 |
免费 | 444篇 |
国内免费 | 3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0篇 |
儿科学 | 50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364篇 |
口腔科学 | 75篇 |
临床医学 | 1124篇 |
内科学 | 957篇 |
皮肤病学 | 39篇 |
神经病学 | 193篇 |
特种医学 | 24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646篇 |
综合类 | 2003篇 |
预防医学 | 713篇 |
眼科学 | 46篇 |
药学 | 862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652篇 |
肿瘤学 | 3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79篇 |
2022年 | 198篇 |
2021年 | 241篇 |
2020年 | 199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209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410篇 |
2013年 | 356篇 |
2012年 | 421篇 |
2011年 | 460篇 |
2010年 | 431篇 |
2009年 | 419篇 |
2008年 | 361篇 |
2007年 | 439篇 |
2006年 | 381篇 |
2005年 | 501篇 |
2004年 | 511篇 |
2003年 | 351篇 |
2002年 | 293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176篇 |
1999年 | 183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培养细胞的冷冻保存和解决复苏的操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培养技术自 190 7年Harrison开创以来 ,历经一个世纪现已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细胞培养技术广泛用于科学研究领域的今天 ,细胞株的收集、培养、保存、分装、冷冻保存和解冻复苏这一基础技术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就培养细胞的冷冻保存和解冻复苏技术的工作体会作一介绍。1 培养细胞的保存冷冻保存培养细胞时 ,必须加入保护剂 ,否则细胞内外的水分会很快形成冰晶 ,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使细胞内部空间结构配布紊乱 ,蛋白质变性 ,溶酶体膜损伤 ,酶被释放破坏细胞内结构成分 ,细胞膜通透性增强 ,细胞内容物丧失 ,…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甲状腺微小病变患者的诊断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微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确诊,对患者开展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显像分级情况,观察影像学资料。结果:100例甲状腺微小病变患者开展超声检查(均已手术病理确诊,其中恶性76例,良性24例),超声检测结果检出恶性患者77例,良性患者23例,1例假良性(漏诊),2例假恶性(误诊),超声诊断诊断符合率97.00%、灵敏度98.68%、特异度91.67%,相比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血流情况,良性病变24例(Ⅰ型15例、Ⅱ型6例、Ⅲ型3例),恶性病变76例(Ⅰ型8例、Ⅱ型28例、Ⅲ型40例)。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特征较为明显,可清晰观察患者病灶部位情况,诊断病症。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病变价值较高,可获得清晰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良性恶性类型、病灶大小等情况观察,为患者病症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冬眠心肌的研究提供合适模型。方法13只小型中国家猪,以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以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为导引钢丝,采用闭胸介入法将球囊导入靶血管,通过球囊扩张造成冠状动脉严蕈狭窄(≥90%),观测模型制备前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窜擘运动、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处死实验动物,行三硝基四氮唑红(triphenyhetrazolium chloride,TTC)心肌大体染色及光镜检查,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结要10只动物完成实验研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90%,TIMI血流分级均≤Ⅱ级,左心室共有55个节段发生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狭窄冠状动脉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舒张收缩流速比值、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均明显降低,TTC大体染色未示心肌坏死灶,光镜仅示核周肿胀和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等改变,表明模型制备成功。结论闭胸法制备急性冬眠心肌模型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动物死亡率低,优于传统的开胸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模型相关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降低,可作为判断模型成功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74.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6种常见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方法:应用针对CETP基因TaqIB(G→A)、I405V(A→G)、D442G(A→G)、R451Q(G→A)、A373P(G→C)和I14A(G→A)这6种常见的突变位点设计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对海南汉、黎族人群中CETP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了检测,同时对经上述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的样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在海南汉、黎族人群中,TaqIB(G→A)突变位点可检测出GG、GA、AA3种基因型,I405V(A→G)突变位点可检测出AA、AG、GG3种基因型,D442G(A→G)突变位点可检测出AA、AG2种基因型,但在海南汉、黎族人群中未检测到R451Q(G→A)、A373P(G→C)和I14A(G→A)3种突变类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定的CETP基因突变的基因分型结果与序列测定结果完全符合。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鉴定CETP基因突变类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5.
76.
当前,食品卫生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已实施十周年了。在十年的执法过程中,特别是卫生监督改革以来,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7.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的认识及术前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RPF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分析总结RPF的CT误诊原因。结果:(1)CT表现:10例均见腹主动脉周围有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包裹,与腹主动脉分界不清;5例累及髂血管,4例侵犯输尿管,6例腹主动脉管壁毛糙、管腔变窄,1例包绕下腔静脉;(2)CT诊断结果:诊断为RPF 4例;诊断为腹主动脉炎1例,输尿管肿瘤1例,腹部包块1例,转移瘤1例,淋巴瘤2例。结论:RPF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密度影包绕,常累及输尿管、下腔静脉、肾动脉等,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或轻-中度强化。提高对RPF的CT表现认识,对减少误诊非常重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对RPF的CT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Clara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CC16蛋白水平的预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入院治疗的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将其定义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我院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8例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不同时期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CC16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健康人群指标进行比较,评估其临床预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期血清CC16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CC16蛋白水平持续增高,前三个阶段血清CC16蛋白水平呈逐级递增趋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终期与ARDS期血清CC16蛋白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在患者炎症反应初期即开始升高,且变化早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故可将CC16指标变化情况用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及预后评估,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80.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46例62侧跟骨碎折采用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组病人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常规拍X线平片及CT片,对骨折的情况进行评估,伤后7~10天待肿胀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术中在“C“行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定期随访.结果 46例62侧骨折全部愈合,无跟骨感染的发生.经过随访,其中21例术后出现距下关节僵直及行走时距下关节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能与距下关节面碎折严重有关.结论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