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建立单细胞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并探讨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可行性,为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显微操作技术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淋巴细胞,制备单细胞DNA模板.分别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和引物延伸预扩增两种方法扩增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单个淋巴细胞运动神经元生存(SMN)基因第7、8号外显子,计算其阳性率,建立SMN1基因的单细胞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并应用该项技术及限制性酶切对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正常对照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共扩增60个外周血单个淋巴细胞SMN1基因第7号外显子,其中54个扩增成功,阳性率为90%;引物延伸预扩增共扩增10个外周血单个淋巴细胞,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SMN1基因第7、8号外显子,在20个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中共有17个单个淋巴细胞扩增成功,阳性率为85%.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和引物延伸预扩增两种方法对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单个淋巴细胞扩增后经限制性酶切显示SMN1基因缺失,结果与全血基因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一致.结论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和引物延伸预扩增方法各有优缺点,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耗时短、操作简便,可作为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单细胞基因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2.
2007年6月28日至7月2日,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神经遗传病学术交流会议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召开,这是继1998年湛江会议时隔9年之后的又一次神经遗传学盛会。会议共收到来稿103篇,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唐北沙教授主持,刘焯霖、慕容慎行、  相似文献   
23.
我国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统计,在已发现的5000余种单基因遗传病中,累及神经系统的遗传病或综合征约占50%,而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数量则更多.  相似文献   
24.
神经遗传病的诊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包括常规诊断和特殊诊断。常规诊断与一般疾病类似,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还需借助生物化学、病理学、电生理学、影像学及细胞学等检查辅助诊断。特殊诊断是指应用遗传学的方法,如家系调查,染色体检查和基因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是神经遗传病明确诊断的关键。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基因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突变阻滞形成系统(RT ARMS-qPCR)技术检测线粒体DNA A3243G突变负荷,并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患者不同组织中A3243G突变负荷的分布情况.方法 分别构建含线粒体DNA3243位点的野生型(A)和突变型(G)序列的质粒,将这2种质粒按一定比例混合构建成13个含有不同A3243G突变负荷的标准对照,应用PCR-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RFLP)和RT ARMS-qPCR技术检测13个标准对照及存在A3243G突变的7例MELAS患者、1名携带者以及53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肌肉、毛发及尿沉渣等组织的A3243G突变负荷.结果 标准对照的突变负荷经PCR-RFLP和RT ARMS-qPCR检测的结果均与预期值呈直线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R21=0.885、R22=0.991,RT ARMS-qPCR检测的结果更接近预期值;7例MELAS患者及1名携带者不同组织的突变负荷经RT ARMS-qPCR检测的结果比经PCR-RFLP检测出的高,且RT ARMS-qPCR比PCR-RFLP更容易检测出低负荷的A3243G突变,并发现MELAS患者的肌肉、尿沉渣、头发的A3243G突变负荷均高于外周血.结论 应用RT ARMS-qPCR可以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不同组织的A3243G突变及其突变负荷.  相似文献   
26.
脂质沉积性肌病(1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传统概念是指脂肪酸代谢障碍导致脂质在肌纤维内沉积而引起的一种肌肉疾病,目前认为LSM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脂肪酸氧化缺陷症(fatty acid oxidation deficiency,FAD)累及骨骼肌的一种病理表现[1].  相似文献   
27.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46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和MRI的应用 ,临床不断发现有脑内的小量出血可引起类似腔隙性梗死的表现 ,称之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1 ] 。我们从 1992 -0 1~ 2 0 0 1-12共收治 46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3 1例 ,女 15例。年龄 44~ 76岁 ,平均 59 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28.
神经遗传性疾病是遗传性疾病中数量最多的疾病,在目前已经发现的5000余种单基因疾病中,累及神经系统的遗传性疾病或综合征约占50%,而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数量则更多.神经遗传性疾病研究进入基因学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10年来,神经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学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目前基因学研究已进入蛋白质组学阶段[1].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及BM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dystrophin基因分析,探讨MLPA定量技术在本病重复突变及携带者检测中的优势.方法 以355例DMD及BMD患者、46名缺失型患者之母和8名重复型患者之母为研究对象,应用MLPA技术对dystrophin基因全长外显子进行分析,对于单一外显子缺失的样本采用PCR及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经MLPA分析,全部355例患者中190例为dystrophin基因缺失型患者,在其余非缺失型患者中检测出34例重复型突变.此外,在46名缺失型患者的母亲中发现了28名携带者,在8名重复型患者的母亲中发现了6名携带者,两组患者母亲携带者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测序验证,在1例单一外显子缺失的患者中发现17号外显子存在AGGGAACAGATCCTGGTAAAGCA小片段缺失.结论 与传统的定量方法相比,MLPA定量技术可对DMD及BMD患者全长外显子区域同时进行缺失、重复分析,并能对患者家系成员的携带状态进行判定.此外,MLPA检测结果受模板DNA的浓度及纯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0.
研究背景腓骨肌萎缩症存在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传统基因检测需对众多候选基因逐一筛查,存在效率低、耗时、费力等局限性。本文旨在探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诊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的可行性。方法采集5例临床拟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样本,采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筛查腓骨肌萎缩症相关基因突变,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位点在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显示,2例检出GDAP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余3例未检出致病性突变。经Sanger测序证实2例患儿存在GDAP1基因突变,例1为GDAP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767AG(p.His256Arg)和c.866TA(p.Phe289Tyr),其父携带c.866TA(p.Phe289Tyr)突变,其母携带c.767AG(p.His256Arg)突变;例2为GDAP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71CT(p.Arg191X)和c.589del C(p.Asp198IlefsX8),其父携带c.589del C(p.Asp198IlefsX8)突变,其母携带c.571CT(p.Arg191X)突变,最终明确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结论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是一项高效基因检测方法,适用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