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减少腹股沟疝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整体护理模式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即入院后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训练床上排尿习惯,术后根据病人的个性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发生尿潴留时及时采取诱导排尿措施等;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6h内排尿率比对照组高,尿潴留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腹股沟疝术后病人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目的:构建结核分支杆菌分泌蛋白磷酸盐特异转运系统1(PstS1)的重组卡介苗。方法: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PstS1基因序列;将PstS1基因与大肠杆菌-卡介苗穿梭表达质粒PMD31重组,得到S-PMD31重组质粒,对S-PMD31重组质粒进行HindⅢ、BanH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转化大肠杆菌,用IPTG对工程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并通过电穿孔技术将S-PMD31重组质粒导入卡介苗中构建重组卡介苗。结果:用引物P1、P2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进行PCR扩增获得长为1 100 bp的PstS1基因序列,S-PMD31重组质粒的HindⅢ、BanH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PstS1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MD31中,并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通过质粒提取及PCR扩增表明重组质粒正确导入卡介苗中。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stS1重组卡介苗,预期能提高卡介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力。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中药墨旱莲活性成分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方法以尾静脉注射ConA(15mg/kg)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墨旱莲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和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影响,观察肝脏的组织学改变。生物活性跟踪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IR谱、^13C—NMR谱、^1H—NMR谱、^1H-^13CHMBC谱和1H-^13CHMQC谱鉴定其结构。结景墨旱莲提取物能降低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水平,对抗ConA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体外筛选的活性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蟛蜞菊内酯,属香豆素类化合物,能选择性抑制ConA诱导的T细胞活化,10μg/mL的蟛蜞菊内酯可完全拮抗ConA的诱导作用。结论中药墨旱莲具有抗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作用,活性成分蟛蜞菊内酯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抗炎保肝新药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74.
槐角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槐角脂溶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并色谱分离成分,运用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槐角的丙酮可溶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槐二醇(Ⅰ)、麦芽酚(Ⅱ)、α-乙酰基吡咯(Ⅲ)、二十六酸(Ⅳ)、二十六醇(Ⅴ)、β-谷甾醇(Ⅵ)、甘油-α-单二十六酸酯(Ⅶ)、二十八醇(Ⅷ)、染料木素(Ⅸ)、山柰酚(Ⅹ)。结论首次从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Ⅱ、Ⅲ、Ⅳ、Ⅴ、Ⅶ和Ⅷ,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Ⅰ。  相似文献   
75.
陆阳  杨林  戴剑峰  胡海洋  吴涵旭  王菁菁  钱雪峰 《现代医院》2022,(8):1248-1249+1253
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基础性架构和分布式计算范式,已经受到包括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创新企业和金融机构等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将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带来全新的发展变革际遇。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医疗器械具有技术含量高、风险管控严、更新升级快、经济成本大等特点。区块链的数据去中心化管理、安全性保障和不可篡改等特点恰好与医疗器械管理的安全性、溯源性和全流程管控等高度吻合。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当中,持续发掘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助力公立医院医疗器械管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6.
摘 要: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内源性大麻素 N-花生四烯酰乙醇胺(anandamide,AEA)的研究现状。以 anandamide 为关键词在 ISI 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其发表时间、语种、作者、期刊来源、学科类别和被引用次数等进行分析。共检索相关文献3 015篇,主要作者、国家、期刊、学科类别、发表时间依次为:Di Marzo V(220篇)、美国(1 254篇)、Br J Pharmacol(189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类(2 631篇)、2009年(318篇)。AEA 领域的研究正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重视,但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还需要很长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7.
李林  张琼  杨志建  陆阳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1):2265-2269
目的 研究葛根素肠道吸收的机制,探讨提高其肠道吸收的方法。方法 改变实验时间、温度及药物质量浓度,考察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特性,并考察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对其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 葛根素的膜渗透性低,被动扩散是其跨膜转运的主要机制;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破坏Caco-2单细胞层的完整性,提高葛根素转运;聚氧乙烯月桂基醚(Brij 35)、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分离乳清蛋白对葛根素转运有促进作用,但不影响Caco-2细胞的跨膜电阻(TEER);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壳聚糖通过可逆性地降低TEER,促进细胞间转运,提高葛根素的膜渗透性。结论 葛根素的膜渗透性低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不同吸收促进剂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其膜渗透性。  相似文献   
78.
三七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林琦  赵霞  刘鹏  陈泽乃  陆阳 《中草药》2002,33(6):490-492
目的:对三七的脂溶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实验为分离指导,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TLC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技术(IR,MS,1HNMR,13CNMP,DEPT,HMQC,HMBC)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三七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炔醇(panaxynol,I),人参环氧炔醇(panaxydol,II)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结论:化合物I,Ⅱ从三七中的分离得率分别为0.01%和0.033%,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9.
天然产物在抗癌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聪颖  陆阳  陈泽乃 《中草药》1999,(2):144-147
主要从抗癌,防癌两方面对近年来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分枝杆菌菌种鉴定DNA微阵列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DNA微阵列。方法根据19种分枝杆菌标准株的16SRNA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制备DNA微阵列,通过反向杂交技术鉴定19种分枝杆菌标准株、9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和3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带荧光标记的PCR产物。结果该DNA微阵列与9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不杂交,具有分枝杆菌特异性;可将19种分枝杆菌标准株鉴定到群或种,具有较高的分枝杆菌种特异性。应用PCR-SSCP分枝杆菌初步菌种鉴定方法对3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初步的鉴定,9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22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应用DNA微阵列进一步进行菌种鉴定,9株与探针a杂交阳性,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株与探针c杂交阳性,为胞内分枝杆菌;8株与探针d杂交阳性,为堪萨斯分枝杆菌或瘰疬分枝杆菌或猿猴分枝杆菌或胃分枝杆菌;1株与探针k杂交阳性,为戈登分枝杆菌;2株与探针p杂交阳性,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2株与探针r杂交阳性,为偶然分枝杆菌;1株与探针s杂交阳性,为草分枝杆菌;2株与探针a和p杂交阳性,为结核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复合感染株;1株与探针a和r杂交阳性,为结核分枝杆菌和偶然分枝杆菌复合感染株;3株与该芯片杂交阴性。2株临床分离株经基因测序也证实DNA微阵列鉴定的特异性。结论该DNA微阵列有可能简便、快速、准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