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药物治疗往往无效。近年来不少学者采用射频[1]、激光[2]、微波[3]、下鼻甲成形术等方法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在临床上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这些方法不同程度地损伤了下鼻甲黏膜的上皮层、基底层及固有层。1998~2000年,我们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37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1.1临床资料。37例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在20~46岁之间;病程1~10年不等。患者均以鼻塞为主诉,并且经反复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专科检查:下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暗红色或灰白色,用1%麻黄素收缩效果欠佳,鼻腔…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咽喉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思路。方法对214例鼻咽癌放射性咽喉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重度咽喉炎104例,轻度咽喉炎11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TNM分期、原发灶位置、肿瘤侵犯范围、治疗方式、放疗方式、放疗剂量、是否化疗、是否鼻腔冲洗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分期、颅神经是否受侵、肿瘤放疗剂量、是否手术、是否化疗,是否鼻腔冲洗与放射性咽喉炎的严重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颅神经未受侵犯、未接受手术治疗、化疗为发生重度放射性咽喉炎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放射性咽喉炎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颅神经未受侵犯、未接受手术治疗、化疗是重度放射性咽喉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对这类患者应尽早做好咽喉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和肿瘤消退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首诊鼻咽癌患者68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采集入院时、放疗后第2、3、4、5、6、7周以及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 WBC )、NEU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NEUTR )、LY和淋巴细胞比例( LY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 NLR);另同期选择40名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鼻咽癌患者WBC、NEUT、NEUTR、LY、LYR及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NEUTR和NLR 明显高于治疗前( P均<0.01);治疗后WBC、LY、LYR明显下降( P均<0.01)。放疗后第3、4、5、6、7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患者的NEUTR均与同期口腔黏膜炎分级有关( P均<0.05)。治疗前后LYR变化与放疗结束时肿瘤消退率有关( P=0.048)。治疗期间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与治疗结束时疗效有关( P=0.012)。结论治疗期间监测中性粒细胞比例有助于判断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治疗期间定期评价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有助于预测肿瘤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HRV )的变化情况。方法对40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及接受3个阶段不同放射剂量(分别为15~25 Gy、35~45 Gy和55~65 Gy)的放射治疗后(每一个治疗阶段均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放射治疗致心电图及QT离散度(QTd)、校正后QT离散度(QTcd)和HRV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改变的情况。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和3个阶段放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比较:(1)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ST-T改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QTd、QTcd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HRV分析比较,①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频域指标TP、LF、HF、LF/H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VLF在3个阶段放射治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室性心律失常和ST-T改变的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即放射剂量为15~25 Gy时呈上升趋势、35~45 Gy时呈下降趋势、55~65 Gy时呈明显上升趋势;(2)QTd、QTcd指标在放射剂量为15~25 Gy时呈下降趋势、35~45 Gy时呈上升趋势、55~65 Gy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3)HRV指标中,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VLF的降低更加显著,提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影响了体温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体液因子等因素的长期调节,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影响交感-迷走神经之间的均衡性,从而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导致心电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鼻咽癌首程治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再治疗方案,为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总结46例鼻咽癌患者首程治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再治疗资料,将不同的治疗方案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4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59%。手术再治疗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72%,放、化疗组再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26%,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首程治疗后颈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再治疗,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严重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58例咽拭子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日晶  司勇锋  李冰  张政  黄波  陆锦龙  兰桂萍 《广西医学》2006,28(12):1973-1974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是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00%,其中严重反应(2~3级)约60%[1].出现严重反应后其处理方法大多是对症处理,部分患者暂停放疗.本文对放射治疗出现2~3级放射性口咽黏膜反应的58例鼻咽癌病例进行咽拭子细菌培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免疫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局部组30例(白细胞介素-2局部用药加放化疗),全身组30例(白细胞介素-2静脉滴注加放化疗),常规组30例(化疗加放疗),分别于免疫治疗前后和放化疗后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另设30例正常人检测其红细胞免疫功能,以资对照。结果三组病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下(P<0.01);经白细胞介素-2治疗后两组病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所提高,并且在放化疗后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常规组病人在放化疗后其红细胞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低下(P<0.05)。结论 白细胞介素-2治疗对维护和提高鼻咽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鼻咽癌的病理类型是低分化鳞癌,对放疗和化疗均敏感.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放疗.对早期鼻咽癌患者有效.然而,局部晚期鼻咽癌单纯放疗常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只有40%左右.为了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联合放、化疗十分必要.为此,本研究探讨大剂量诱导化疗 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对1992年5月-1998年8月确诊为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113例作为诱导化疗 放疗组(CT/RT组),放疗前接受化疗.化疗方案:卡铂(Carboplantin)300 mg/m2,d1静脉点滴,5-氟尿嘧啶(5-Fluorinracil ,5-FU)1 000 mg/m2,d1~d5静脉点滴,化疗后休息2周,共3个疗程.在同期的鼻咽癌患者中,按照92福州分期标准,选择113例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TNM分期与CT/RT患者相同或近似患者进行配对,作为单纯放疗组(RT组).结果:化疗的近期疗效:鼻咽部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总缓解率分别为53.9%(61/113)和72.7%(56/77).远期疗效CT/RT组与RT组比较, Ⅲ期患者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76.3%和47.3%(χ2=9.88507,P<0.01),Ⅳ期患者分别为32.4%和16.2%(χ2=5.10345,P<0.05),5年无瘤生存率Ⅲ期患者分别为57%和30.4%(χ2=8.648,P<0.01).Ⅳ期患者分别为29%和16.2%(χ2=8.6218,P<0.01).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Ⅲ期患者分别为64.4%和37.8%(χ2=9.50165,P<0.01),Ⅳ期患者分别为37.8%和16.2%,差异有显著性(χ2=4.3831,P<0.05).结论:诱导化疗应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咽癌复发患者治疗前后EB病毒(EBV)-DNA、病毒衣壳蛋白抗原-IgA(VCA-IgA)和早期抗原-IgA(EA-Ig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鼻咽癌复发患者124例为复发组,其中手术组77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或鼻内镜手术联合放、化疗;放化疗组47例,采用放疗和(或)化疗.另选取30例鼻咽癌治疗后放射性颅底骨坏死患者(无复发)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所有患者血清VCA-IgA、EA-IgA、EBV-DN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复发组、对照组EBV-DNA阳性率分别为51.61%、0,两组VCA-IgA和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局部、颈部、局部及颈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间EBV-DNA、VCA-IgA和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复发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P<0.05),但VCA-IgA及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手术组与放化疗组EBV-DNA、VCA-IgA、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EBV-DNA转阴率高于放化疗组(P<0.05),且手术组EBV-DNA阳性率低于放化疗组(P<0.05),但两组VCA-IgA及E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EBV-DNA可能有助于判断鼻咽癌复发和分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清除机体的EBV.但在鼻咽癌治疗后放射性颅底骨坏死患者中仍可检出VCA-IgA、EA-IgA,建议对患者的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